沐浴不宜過勤
霜降以后,氣溫不斷下降,感冒是易流行的疾病。此外,皮膚瘙癢疾患也是秋季常見病,瘙癢多為陣發性,輕重和持續時間不一,吃了刺激性食品或溫度升高時易誘發或加重。這個季節沐浴不宜過勤,而且肥皂以及沐浴露也不能使用一些堿性較大的產品。與此同時還應該保持大便通暢,排除體內積聚的致敏物質,避免誘發瘙癢。
注意添加衣服
“一場秋雨一場寒”,此時節中午的熱已由溫燥時的燥熱轉為微熱,早上的涼也非真涼,我們要隨著天氣變化逐漸增添衣服,但添衣不要太多、太快。俗話說“春捂秋凍”,秋天適度經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膚和鼻黏膜的耐寒力,對安度冬季有益,但對于體質虛弱者應根據自身情況增添衣服。
宣發壞情緒
涼燥之時萬物蕭條,人們的情緒也會隨之變得比較低落,容易傷感而憂郁提醒大家此時應該多到戶外走走,將抑郁不舒的情緒宣發出來,或者進行一些體育鍛煉,如飯后散步、瑜伽、太極拳等。
運動不可過量
霜降后要避免秋凍,尤其要注意下肢的保暖。霜降過后,楓樹、梧桐樹等樹木在秋霜的撫慰下,開始漫山遍野地變成紅黃色,大家在外出登山、欣賞美景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要保護膝關節,切不可運動過量,必要時戴上護膝。
關節炎
受寒受涼是關節炎的重要誘因之一,特別是風寒濕痹型關節炎患者的疼痛、腫脹癥狀以及關節僵硬癥狀都會隨著氣溫下降而加重,個別病情穩定的患者還易因此復發。
高血壓
氣候變化引起的冷刺激會使交感神經興奮,毛細血管收縮,引起血壓增高,進而導致心腦血管疾病復發。專家提示:首先,早晚要適度增減衣物,防止受涼;其次,適當增加體力活動,定時休息,防止過度疲勞;再次,有高血壓史的人要經常測量血壓,及時調整用藥量;后,應注意飲食結構,少吃多餐,吃低鹽食物,不抽煙、不喝酒,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
血管病
氣溫降低,一些不愛活動的老年人會出現腿疼、腫脹,多數人會以為是受涼了,其實這可能是老年人下肢血管疾病的表現。尤其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和下肢深靜脈血栓等,因其癥狀與關節炎相似,很容易被患者誤認為是關節炎發作。不過如果伴有疼痛、發涼或間歇性跛行等癥狀時,好去醫院骨科和普外科檢查一下。
總結:男士們在霜降的時候要注意從食補的方法來進行養生,羊肉、牛肉和百合、人參等等食物都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另外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板栗和柿子也是霜降時節滋補的佳品。男性朋友們除了食補之外,還要記得預防高血壓、關節炎和血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