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伴發的精神障礙
一、癥狀
1.發作前精神障礙
主要指癲癇發作的先兆和前驅癥狀。
⑴先兆
是指癲癇在強直-陣攣發作前數秒或數分鐘出現,對判定致癇灶的定位診斷有重要價值,先兆往往提示癲癇放電的起始部位,起源于優勢半球語言中樞的發作可有失語;頂葉發作可有麻木、刺痛或冷熱感;后枕葉的發作可有體像障礙,肢體沉重感或變大變小、分離感,偶有肢體收縮或幻肢等;枕葉發作可有視覺障礙,顳葉發作可有多種復雜的先兆,以上腹部不適最常見,典型的表現是胃部不適甚至疼痛,可有植物神經功能改變癥狀,感知障礙癥狀,還可為情感和認知癥狀。邊緣顳葉的發作典型先兆是幻嗅、幻味,可伴咂嘴、咀嚼、吞咽動作。
⑵前驅癥狀
是指發作前數天至數小時出現的精神異常表現,主要表現易激惹、緊張、煩躁不安、情緒抑郁、常挑剔或抱怨他人等,這些癥狀的出現常預示會即將癲癇發作。
2.發作時精神障礙
主要是指精神運動性發作。有人認為其發作為顳葉病變引起,又稱顳葉癲癇。包括:
⑴癲癇自動癥
為癲癇發作時或發作后出現的一種意識模糊狀態,其間病人能進行簡單的或復雜的動作和行為,但意識不到自己的所作所為。自動癥發作前常有先兆,如頭暈、流涎、咀嚼動作、軀體感覺異常和陌生感等。自動癥的行為表現多樣,有的表現為表情呆滯,有刻板動作或摸索動作如不停地咂嘴,及拉扯某一物體等簡單動作,較復雜的行為可有在房內踱步、搬移物品等,甚至能從事原來已經習慣了的復雜技術性工作。自動癥持續數秒至數分鐘,偶爾可達一小時以上,每次癥狀相似,事后患者對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情完全遺忘。自動癥主要與顳葉自發性電活動有關,有時額葉、扣帶回皮質等處放電也可產生自動癥。
⑵神游癥
比自動癥少見,歷時可達數小時、數天甚至數周。意識障礙程度較輕,異常行為較為復雜,對周圍環境有一定的感知能力,亦能做出相應的反應。表現為無目的地漫游,病人可出遠門,亦能從事協調的活動,如購物、簡單交談。發作后遺忘或回憶困難。
⑶朦朧狀態
發作突然,通常持續1至數小時,有時可長達1周以上。患者表現為意識障礙,伴有情感和感知覺障礙,如恐怖、憤怒等,也可表現為情感淡漠,思維及動作遲緩等。
⑷特殊感覺性發作
指幻覺和錯覺,嗅幻覺常是聞及難以形容的不愉快的臭味;味幻覺者嘗物為苦味;視幻覺者眼前有可有簡單的閃光也可有復雜的錄像,亦可有視物變大、變小等;聽幻覺著可聽到噪音、語聲或音樂聲。
⑸內臟感覺性發作,
最常見者為腹氣或胸氣上升感,也可有心悸、腹痛、腸鳴等。
⑹記憶障礙性發作,
常見為似曾相識感、陌生感或環境失真感等。
⑺思維障礙發作,如強迫思維等。
⑻情感障礙發作,
發作時感到恐懼、憤怒、抑郁等。
3.發作后精神障礙
癲癇發作后常呈現意識模糊,定向障礙,反應遲鈍,也可有生動幻覺及各種自動癥;也有出現情感爆發,如驚恐、易怒以及躁動狂暴行為,一般持續數分鐘到數小時不等。
4.發作間期精神障礙
是指在癲癇病程中發作間歇期出現的一組精神障礙.發生于癲癇間歇期的精神障礙可能是由于社會心理因素、異常腦電活動及癲癇發作導致的腦損傷的結果。復雜部分性發作(顳葉癲癇)病人中,精神障礙的發生率高。比較常見的間歇期精神障礙是人格改變,精神分裂樣癥狀群和情感障礙。
⑴癲癇性人格改變
是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一般認為與社會心理因素的影響、腦器質性損害、癲癇發作類型和長期使用抗癲癇藥物以及病前人格特征等因素有關。表現為固執、自我中心、糾纏、思維粘滯、病理性贅述、好爭論和脾氣暴躁。情緒爆發時興奮、沖動好斗、自傷傷人,而不能自制。有的可出現多種人格障礙及反社會行為。人格改變多見于顳葉癲癇病人。約50%顳葉癲癇病人可出現嚴重的人格障礙。左顳葉病灶較右顳葉病灶更易出現人格障礙和攻擊行為。
⑵急性精神分裂樣精神病
又稱短暫性精神分裂樣發作。臨床癥狀以緊張不安、不合作、精神運動性興奮、幻覺、妄想多見,定向力一般正常。精神癥狀可持續數天或數周,這一期間癲癇發作大多停止。大部分病人精神癥狀緩解后能回憶發病時的情況,少部分表現有遺忘。
⑶慢性精神分裂樣精神病
部分癲癇患者反復多年發作后,在意識清晰情況下出現聯想障礙、強制性思維、被害妄想和幻聽等類似偏執型精神分裂癥的癥狀,稱為慢性癲癇性分裂樣精神病(chronic epileptic schzophteniform psychosis)。此時,患者的癲癇發作已減少或停止,精神癥狀可持續數月或數年之久。有認為可能與長期服用抗癲癇藥物所致葉酸代謝障礙有關。
⑷癲癇性情感障礙
①病理性心境惡劣。
為周期性的情緒改變,如急躁、苦悶、緊張不安、敵意、易激惹或出現攻擊行為。嚴重發作時酷似情感性精神障礙,但缺乏躁狂癥的喜悅感和感染力,亦無聯想增快、思維奔逸等癥狀。
②躁狂抑郁樣精神障礙。
癲癇伴發躁狂狀態很少見,伴發抑郁較常見,雙相情感障礙多見于右側顳葉癲癇,電休克治療效果好或在一次大發作后終止。抑郁的產生與社會心理因素及異常電活動都有關系。癲癇病人伴抑郁的自殺率明顯比普通人高,自殺的風險率約為正常人的5倍,其中以顳葉癲癇居多。
⑸癲癇性癡呆
少數癲癇病人可出現明顯的智能減退。多見于繼發于腦損害的癲癇、顳葉癲癇及病程長的嚴重癲癇病人。在不同的癲癇類型中以頻發性大發作者的智能損害最為嚴重,其癡呆發生率和精神殘廢率最高。
⑹癲癇性神經癥樣綜合征
最常見為
診斷抑郁和焦慮狀態,以及癔癥樣反應。
二、診斷
CCMD-3(《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器質性精神障礙診斷標準:
一】癥狀標準
1、有軀體、神經系統及實驗室檢查證據;
2、有腦病、腦損傷,
或可引起功能障礙的軀體疾病,并致少有下列1項:
(1)智能損害綜合征,
(2)遺忘綜合征,
(3)人格改變,
(4)意識障礙,
(5)精神病性癥狀(如幻覺、妄想、緊張綜合征等),
(6)情感障礙綜合征(如躁狂綜合征、抑郁綜合征等),
(7)解離(轉換)綜合征,
(8)神經癥樣綜合征(如焦慮綜合征、情感脆弱綜合征等)。
二】嚴重標準
日常生活或社會功能受損。
三】病程標準
精神障礙的發生、發展,以及病程與原發器質性疾病相關。
四】排除標準
缺乏精神障礙由其他原因(如精神活性物質)引起的足夠證據。
CCMD3癲癇所致精神障礙的診斷標準:
五】癥狀標準
1、符合器質性精神障礙的診斷標準,
2、在原發性癲癇的證據,
3、精神障礙的發生及其病程與癲癇相關。
六】嚴重標準 社會功能受損。
七】病程標準
分發作性和持續性兩類病程。前者有突然性、短暫性,及反復發作的特點,后者(如分裂癥樣障礙、人格改變,或智能損害等)為遷延必病程。
八】排除標準
1、排除感染或中毒所致精神障礙,需注意它們可產生繼發性癲癇。
2、排除癔癥、睡行癥、精神分裂癥、情感性精神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