瘰疬
瘰疬簡介
瘰疬是指民間俗稱的“疬子頸”或“老鼠瘡”,中醫稱之為“瘰疬”,西醫稱它為頸淋巴結結核。“瘰疬”之名始見于二千多年前《黃帝內經》靈樞·寒熱篇:“寒熱瘰疬,在于頸腋者……”在頸部皮肉間可捫及大小不等的核塊,其小者為瘰,大者為疬,因其互相串連,連貫如串珠狀,故稱之為瘰疬。本病特點初起如豆,不覺疼痛,逐漸增多,累累如串珠狀,成膿時皮色轉為暗紅,潰后膿水清稀,往往此愈彼破,形成竇道,狀如老鼠洞。治療頗為棘手,在舊社會,有“十疬九死”之說。隨著醫學的不斷進步,該病已不再可怕。瘰疬科就是以治療這類疾病為特長的專科,并以“瘰疬”二字作為科室的名稱。中醫所稱“瘰疬”和民間俗稱“老鼠瘡”,均指淋巴結核。淋巴結核以頸部為最常見,頸部淋巴結核還可合并縱隔肺門部、腋窩部、腹股溝部淋巴結核。
瘰疬基本知識
是否屬于醫保:非醫保疾病
別名:老鼠瘡
發病部位:頸部
傳染性:無傳染性
多發人群:青少年多發
相關癥狀:頸部瘰疬 淋巴結結核
并發疾病:千日瘡 天疤瘡 水漬瘡 臁瘡 貓眼瘡
瘰疬診療知識
就診科室:中醫科
治療費用:市三甲醫院約(3000——8000元)
治愈率:100%
治療方法:藥物治療
相關檢查:胸部CT檢查 PPD試驗 胸部平片 結核桿菌檢查 血沉方程K值
相關手術:頸部淋巴結切除術 經頸結核病灶清除術
常用藥品:夏枯草膏 內消瘰疬丸 內消瘰疬丸
瘰疬去醫院必看
最佳就診時間:無特殊,盡快就診
就診時長:初診預留3天,復診每次預留1天
復診頻率/診療周期:門診治療:每周復診至 疲乏消失后,不適隨診。嚴重者需入院治療食欲正常后轉門診治療。
就診前準備:無特殊要求,注意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