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蛔蟲病的不良反應
蛔蟲病是常見的腸道寄生蟲病,尤其在兒童多見。主要是因小兒常在地上玩,手上帶著含有蛔蟲卵的塵土,不經洗手,就拿東西吃,或者生吃未洗凈的瓜果、蔬菜,都會將蛔蟲卵帶入口中,進入胃腸道而感染得病。
蛔蟲寄生于腸道內攝取小兒的營養,影響小兒的生長發育,由于營養缺乏,病兒可見面黃、消瘦、貧血、發育遲緩。本病還會引起胃腸道癥狀,如肚臍周圍陣痛、惡心、嘔吐,有時還會從嘴里吐出蟲子來。蛔蟲能產生多種毒素,可使病兒出現精神神 癥狀,如精神不振、頭痛、頭暈、夜眠不寧、咬牙、易驚等。蟲體作為異種蛋白可引起過敏反應,病兒常見蕁麻疹、皮膚搔癢、面部浮腫等。蛔蟲鉆進闌尾量多時,也可在腸子里滾成一團,造成腸梗阻,甚至腸穿孔。所以不能輕視了蛔蟲病。預防本病主要是培養兒童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到飯前便后要洗手;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凈消毒。制止小孩在地面上做游戲如玩彈球等,特別是不要邊玩土邊吃食物。治療可用藥物,常用的驅蟲藥物有驅蛔靈,驅蟲凈及中藥使君子、檳榔等。因為所有的驅蟲藥都有一定的毒性,濫用會給小兒帶來不良反應,所以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按時,按量服藥,切不可亂給小兒買藥吃。
怎樣防治蛔蟲病
蛔蟲是怎樣進入人體的
蛔蟲成蟲,一般生活在小腸,每條雌蟲每次產卵約20萬,這些蟲卵隨糞便排出體外。受精卵在合適的條件下,逐漸變為有感染力的蟲卵,通過各種途徑,被人吃到肚里,在小腸里面蟲卵脫殼,變為幼蟲,穿過腸壁進入血流,長途跋涉,移行到肺,穿過微血管進入肺泡,然后沿支氣管樹向上逆行,抵達咽喉,被人咽下,經胃到小腸定居。從蟲卵進入人體,到成蟲產卵約60~75天。幼蟲在移行的過程中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有部分的幼蟲在胃腸被消滅掉。
蛔蟲病有什么表現
蛔蟲生活在人的小腸里面,由于蟲體活動刺激腸壁,小兒經常發生腹痛,多在臍周,疼痛不定時,疼時喜歡揉按。由于很多蟲子在腸道內與小兒爭奪營養,小兒營養就不足了,從而影響小兒的生長發育,可以導致營養不良和貧血。由于蛔蟲的毒素和代謝產物的影響,患兒食欲不振,個別孩子發生偏食或異食,患兒喜歡吃煤渣、墻灰等非食用物。有的孩子出現低熱、易怒、磨牙、易驚。幼蟲移行的時候,可出現咳嗽、胸痛、哮喘、呼吸困難、體溫升高、皮膚瘙癢、血液中嗜酸性白細胞增多等過敏現象。腸道中的成蟲可引起蛔蟲性腸梗阻、膽道蛔蟲癥、蛔蟲性闌尾炎、蛔蟲性腹膜炎等合并癥。
怎樣能知道寶寶腸內有蛔蟲
許多家長,特別重視孩子面部上的蟲斑(單純糠疹)、眼睛上的鞏膜藍斑、手指甲上的白斑,和嘴唇內側面的粟粒點,其實這些局部改變與腸蛔蟲病的關系不大,不能僅憑這些改變就認定孩子腸內有蛔蟲。可靠的證據,是孩子近期排過蛔蟲或吐過蛔蟲。如果沒有排出蛔蟲或吐蛔的病史,那就得做糞便顯微鏡的檢查,如果發現有蛔蟲卵,即使只有一個,也應該定為孩子腸內有蛔蟲。但一二次檢不到蛔蟲卵,也不能否定腸蛔蟲癥的存在。
怎樣防治蛔蟲病
蛔蟲癥好治不好防。好治是說優質的驅蟲藥療效好,副作用少。不好防是說蛔蟲卵經過許多途徑都能進入人的腸道,例如經過污染的食物、污染的雙手、污染的水源,都能造成感染。所以預防初次感染、重復感染都很重要。因此要做大量的工作,才能杜絕蛔蟲病,如消滅蒼蠅、蟑螂,做好糞便的管理、水源管理和食物管理,教育孩子不要隨地大小便,飯前便后堅持洗手,常剪指甲,不吮手指,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凈,或用消毒液浸泡。如能認真做到這些,就不會再感染蛔蟲卵。
結語:孩子在患上蛔蟲病以后就會出現厭食癥,所以如果大家平時發現孩子的食欲不是很好的話,要及時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一下身體。很多家長在孩子不吃飯的時候總是批評他們,通過上述的介紹以后,希望大家在孩子厭食的時候及時為孩子治療,這樣才能避免產生更大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