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是中醫治療疾病的一種特色療法,刮痧后通常會有紫色或者黑色的痧,而且刮痧的部位也會疼痛,但是并不是所有人刮痧后都有痧,都會疼痛,那么沒有出現又疼又淤的情況,就是沒有效果嗎?下面聽聽中醫怎么說!
刮痧療效毋庸置疑
刮痧本身的療效是毋庸置疑的。從中醫理論體系上,首先,人體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五臟六腑、筋脈肉皮骨都是相通的,相互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當刮痧刺激皮膚時,皮膚出現紅痧、甚至紫痧。肺主皮毛,紅紫色代表中醫的“熱”,皮膚上出現這樣的征象,勢必帶走熱邪,熱邪驅散,表邪解除,肺熱由此消散。其次,經絡是協調人體臟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竅及皮肉筋骨的紐帶,是聯系人體內外環境的通道。而皮膚又與經絡聯系密切,通過刺激皮膚,起到調理臟腑的作用。
從現代醫學的機理研究來講,刮痧也有三大作用:調節神經,能夠阻止疾病的惡性循環;抗炎作用,能夠加強局部的新陳代謝;提高身體免疫力,調節內分泌系統。
哪里痛刮哪里
多數人都會在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時肌肉就容易出現緊縮、血液不通,從而出現疼痛。曲崇正表示,此時刮痧可以調節肌肉的收縮和舒張,使組織間壓力得到調節,促進局部組織的血液循環,起到活血、祛瘀生新的作用。
刮痧的方法也很簡單,哪里痛就刮哪里,但是使用的力度要注意,一般以自己所能承受的大痛覺為佳,這樣可以提高局部組織的痛閾,就是下次要感覺到這次的疼痛就需要更大的受損才能感覺到不舒服。達到這個效果的時候就可以停止了。
四大誤區
并非又疼又有淤才有效
不少人認為,刮痧時出痧越多越好,其實這是不對的。因為出痧的多少要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一般情況下,血瘀之證出痧多,實證、熱證出痧多,而虛證、寒證則出痧少;服藥過多者,特別是服用激素類藥物的人不易出痧;肥胖與肌肉豐滿者也不易出痧;室溫較低時出痧往往也不明顯。
時間長短無礙
時間掌握是刮痧功效好壞的一個重要環節。養生專家建議,每個部位一般刮15~30次,以3~5分鐘為宜;局部病變或者局部保健一般在20~30分鐘之間,全身整體刮痧宜在40~50分鐘之間。此外,刮痧不能來回刮,而是要由上向下,由內向外,應單方向刮拭。另外,由于刮痧多少對皮膚存在一定的損傷,所以一次刮完后要等過一段時間,一般為5~7天左右,再進行第二次刮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