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池穴
“風池穴”是足少陽膽經的重要穴位,也是膽經與陽維脈的交會穴。風邪在此易化熱,又稱熱府,所以具有疏風解表、平抑肝陽、舒筋通脈的作用。它位于后腦勺下方頸窩的兩側,由頸窩往外約兩個拇指左右的位置。屬足膽經經脈的穴道,位于后頸部,后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中,大概與耳垂齊平。可用雙手食指、中指分別按住風池穴,用力按壓至稍感酸脹,或刮至有發熱感,具有清利頭目、通陽散寒的作用。治療“空調病”,起“生力軍”作用。
定喘穴
由于“空調病”常伴咳嗽,所以還要刮刮“定喘穴”。此穴位于背部,第七頸椎棘突下,旁開0.5寸。止咳平喘,通宣理肺。對此養生穴位刮痧,對支氣管哮喘,百日咳都有一定功效。
大椎穴
“大椎穴”位于第七頸椎下面的凹陷處,為督脈本經穴,又為“諸陽之會”,所以在臨床上應用甚廣,作用主要是祛風通竅,理氣止痛,針對熱病,比如發燒,還有就是治療頭痛,頸部疼痛等。對此養生穴位艾灸或刮痧,能治療感冒、氣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
迎香穴
“迎香穴”主要功用是祛風通竅,理氣止痛。鼻塞時按揉迎香穴,通常可緩解鼻塞。
太陽穴
“太陽穴”在中醫經絡學上被稱為“經外奇穴”,也是早被各家武術拳譜列為要害部位的“死穴”之一。由眉梢到耳朵間約三分之一處,用手觸摸凹陷處就是太陽穴,能解除疲勞、振奮精神、止痛醒腦。對此養生穴位刮痧,對緩解感冒引起的頭痛、頭暈,效果較佳。
刮痧操作要點
(1)充分暴露刮拭部位,在皮膚上均勻涂上刮痧油等介質;
(2)手握刮拭板,先以輕、慢手法為主,待患者適應后,手法逐漸加重、加快,以患者能耐受為度。宜單向、循經絡刮拭,遇痛點、穴位時重點刮拭,以出痧為度。
(3)可先刮拭背部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背俞穴循行路線,振奮一身之陽、調整臟腑功能、增強抗病能力;再根據病情刮拭局部阿是穴或經穴,可取得更好療效。
(4)刮痧后囑患者飲用溫開水,以助機體排毒驅邪。
刮痧具有調氣行血、活血化瘀、舒筋通絡、驅邪排毒等功效,已廣泛應用于內、外、婦、兒科的多種病癥及美容、保健領域。尤其適宜于疼痛性疾病、骨關節退行性疾病如頸椎病、肩周炎的康復;對于感冒發熱、咳嗽等呼吸系統病證臨床可配合拔罐應用;對于痤瘡、黃褐斑等損容性疾病可配合針灸、刺絡放血等療法;還適用于亞健康、慢性疲勞綜合征等疾病的防治。
注意事項
(1)刮痧后1~2天局部出現輕微疼痛、癢感等屬正常現象;出痧后30分鐘忌洗涼水澡;夏季出痧部位忌風扇或空調直吹;冬季應注意保暖。
(2)刮痧療法具有嚴格的方向、時間、手法、強度和適應證、禁忌證等要求,如操作不當易出現不適反應,甚至病情加重,故應嚴格遵循操作規范或遵醫囑,不應自行在家中隨意操作。
(3)有出血傾向、皮膚高度過敏、極度虛弱、嚴重心衰的患者均應禁刮或慎刮。
結語:看了小編的文章,對于愛吹空調的你,是不是也中槍了呢?吹空調雖然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好處,但是有利就會有弊,長時間吹空調會給我們帶來空調病。若果你有這種空調病,那么不妨來試試刮痧的治療方法,效果真的不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