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每個家庭的中心,并不是說大人都在溺愛孩子,而是指,孩子在家庭的每個成員心中的位置。因為他(她)承載著這個家庭的希望,更是每個家長心靈的寄托。因此,無論家長表現給孩子看的時候是溫柔的還是嚴厲的,處處為孩子好的心情都是一樣的。在成長的路上,難免會磕磕碰碰,家長在一旁心疼或是干著急是沒有用的,應學習一些基本的方法來應對可能發生的小意外。
孩子一定是好動的,否則跟老年人有什么區別?我們盡力給他們好的生活、好的教育,卻不能給他們及時的呵護,怎能認為自己已經在盡力做好爸爸、好媽媽了呢?所以,跟著小編,一起學習如何應對兒童的突發傷害,從容不迫地把傷害降到小。
一、頭碰出一個大包
從孩子剛學習走路時開始,他們跌跌撞撞的樣子,總是讓父母提心吊膽,生怕磕著碰著。可是學走路就是這樣的,你不放手,孩子也會漸漸地對自己沒了自信;他(她)摔倒了,你的反應比孩子還大,會讓孩子更加嬌氣。所以,大膽地放手,讓孩子知道從哪里摔倒就從哪里站起來,哭是沒有用的。
但是,很可能有那么一天,孩子摔倒了,碰到桌腿上,腦門被磕出了一個大包。這可怎么辦?會不會被磕傻了?會不會對身體有什么危害?
1、用冰塊敷
孩子摔倒碰出一個大包,大人肯定是心疼的,但是千萬不要用手去揉,因為那樣會使包增大。正確的方法是用冰塊敷,會很快消腫,還能起到鎮痛的作用。
2、觀察孩子
一般來說,孩子摔倒以后,會因為疼痛和驚嚇而大哭。若孩子頭都碰出包了還沒哭,不一定是因為勇敢,可能是意識不清了,出現了半昏迷狀態。還有的當時沒有太大異常,可是出現了嘔吐、嗜睡等異常反應。這些情況應立即送醫。
二、發燒
有一些醫學常識的人都知道,發燒并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機體抵抗感染的外在表現,適度地發燒還可以提高免疫力。可有些老年人看孩子發燒,會反應過激,認為燒的時間久了,會把腦子燒壞。實際上,41度以下的的發燒都不會對腦神經造成傷害。所以,孩子生病的焦急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真的不用太過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