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發燒的病因
1、短期發熱(發熱<2周)
短期發熱在兒科多數由感染引起,一般預后良好或屬自限性疾病,但發熱也可能是危重患兒的早期表現,尤其具有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蒼白等中毒癥狀較重的小兒。應注意患兒的病史、傳染病接觸史,及有無呼吸、消化、泌尿、神經等系統的癥狀與體征,有無皮疹、出血點、黃疸、貧血、淋巴結或肝脾腫大及局部感染灶等。
2、長期發熱(發熱≥2周)
(1)感染性發熱
1)呼吸系統感染多見,病原體包括病毒、支原體、細菌及結核菌等;
2)其他系統感染腸道感染、泌尿系統感染、中樞神經系統感染(腦炎、腦膜炎)、心血管系統感染(如感染性心內膜炎、心包炎)、肝膽系統感染(如肝炎、膽管炎、肝膿腫等);
3)全身性感染如敗血癥、結核病、傷寒、副傷寒、斑疹傷寒、布氏桿菌病、EB病毒感染、巨細胞病毒感染、萊姆病、鉤端螺旋體病、瘧疾、黑熱病、血吸蟲病及真菌感染等;
4)膿腫或局限性感染如骨髓炎、腎周圍膿腫、膈下膿腫、闌尾膿腫、肛周膿腫等。
(2)非感染性發熱
1)風濕性疾病以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常見。近年隨著鏈球菌感染被及時控制,風濕熱現已較少見。其他引起發熱的風濕性疾病有系統性紅斑狼瘡、結節性多動脈炎、川崎病、血清病、皮肌炎、結節性非化膿性脂膜炎、韋格惡性肉芽腫及血管性免疫母細胞淋巴結病等。
2)組織破壞或壞死惡性腫瘤,以白血病常見,其他有惡性淋巴瘤(包括霍奇金及非霍奇金淋巴瘤)、成神經細胞瘤、惡性組織細胞病、朗格罕組織細胞增生癥及尤文肉瘤等;大面積燒傷、大手術后、內出血吸收過程、血管栓塞等。
3)產熱過多或散熱減少產熱過多見于甲狀腺功能亢進、癲癇持續狀態、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散熱減少見于廣泛性皮炎、大量失水、失血,中暑、先天性外胚葉發育不良以及新生兒包裹過多等。
4)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疾患如顱骨損傷、大腦發育不全、顱內腫瘤、蛛網膜下腔出血、暑熱癥、中毒性腦病、腦炎后遺癥及間腦病變等。
5)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如功能性低熱、慢性非特異性淋巴細胞增多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