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吃了面條湯、蔬菜湯、稀飯后,其實體內的水分是夠的,只不過因為鹽放多了,所以也會覺得口渴,此時要適當忍耐,因為胃部食物較多,喝水會導致腹脹甚至會讓胃液反流出來。好等待半小時再飲用。
要養成好的飲水習慣,不要等吃飯覺著干了才想起來喝,其實飯前20分鐘喝也是可以的,能夠緩解饑餓,降低胃酸濃度,避免潰瘍加重,等到正式吃飯時胃酸濃度已經調整過來,不會影響正常消化。
現在天氣寒冷,很多人都喜歡喝熱水,身體會變得溫暖。需注意黏膜在高溫下容易受傷,也會讓咽喉變得紅腫,破壞黏膜正常的防護力。不管天氣冷熱,溫度控制在35度左右都是比較合適的,不宜過冷或過熱。
為何有的人經常邊吃飯邊喝水,但是消化卻很好呢?
不要看短時間內的反應,胃病通常是緩慢發展的,可能要經歷三年、五年甚至更久才會出現損傷,如果只是偶爾這么做,或者只有夏天天氣熱時才有這種行為,對身體影響不大,但是若長期有這樣的行為,患胃病的風險就比較高了。
另外,大家要長遠考慮,現在沒有問題不代表這個習慣就是良好的,不及時調整的話以后到了中老年時期腸胃功能下降了,影響就比較明顯了。而且兒童會模仿家長的行為,孩子的脾胃沒有健全,在不良行為的影響下以后有可能積食、脾虛,慢慢的不想吃飯,只想吃零食等等。
消化不好并非小事,關系到老年人營養不良
當家里的老人說自己消化不好的時候,不要覺得是小事,長期消化不好會影響老人的食欲,不利于均衡攝入營養,同時還會影響指標控制,可能出現體重減輕、肌肉萎縮、骨骼變脆、便秘、水腫、行動不便、失眠等情況,還會削弱皮膚屏障,讓頭發衰老加速。
腸胃退化只是其中一個方面,代謝疾病、腫瘤、牙周病、吃藥副作用、孤獨感、不科學的養生行為等,都會影響老人的營養狀況。
所以,不僅是喝水的問題,還要做好營養干預,用少食多餐的方法增加飯量,制作容易咀嚼、消化的食物,蒸魚、燉蛋、肉圓、蒸紅薯等,營養又美味。還要適當鍛煉,調節腸道菌群,改善身體精神狀態。
喝水、吃飯、消化三個問題要聯系在一起看,人離不開水分,但是喝水的方法要科學,不要在吃飯途中過量飲用,多則無疑,出現消化問題要及時就診,有病治病,沒病則改變飲食方案,多吃果蔬和奶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