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濃茶
一般服用中藥時不要喝濃茶,因為茶葉里含有鞣酸,濃茶里含的鞣酸更多,與中藥同服時會影響人體對中藥中有效成分的吸收,減低療效。
尤其在服用“阿膠”、“銀耳”時,忌與茶水同服,同時服用會使茶葉中的鞣酸、生物堿等產生沉淀,影響人體吸收。
如平時有喝茶習慣,可以少喝一些綠茶,而且好在服藥2~3小時后再喝。
總之,服藥忌口有其一定的科學道理,這些也是長期臨床觀察的經驗總結。
當然,忌口也不能絕對化,要因人、因病而異,對一般病人,特別是慢性病人來說,若長時間忌口,禁食的種類又多,則不能保持人體正常所需營養的攝入,反而降低了人體的抵抗力,對恢復健康不利,因此在醫師指導下,可適當食用增加營養的食物,以免營養缺乏。
中藥苦口良藥,常用來治療各種疾病,如果能把握好喝中藥時間就能更好的發揮中藥的藥效。那你知道喝中藥的佳時間嗎?
一般來講,上午9時和下午3時左右,是機體吸收藥物的“黃金時間”,所以此時服用中藥佳。
但是不同藥性的中藥,講究不同的服藥時機。
一般而言,治療虛癥和腸胃病,應在飯前30~60分鐘服用。
而治療心肺病和其他一般疾病,則通常在飯后30分鐘服用為佳,以避免藥物對腸胃產生刺激,減少副作用的產生。
助消化或對腸胃有刺激的中藥,也應飯后服用。而補益藥和瀉下通便的藥物則宜飯前空腹服用。
其中,通便藥物如大黃、火麻仁等,宜在清晨或白天服用,避免在睡前或夜間服用;驅蟲藥也應在早上空腹服用,而安神藥則應在睡前服用。
另外,“趁熱喝”是大部分人喝湯藥的習慣。其實,喝湯藥不一定要“趁熱”。
中醫理論認為,一般的中藥湯劑應該“溫服”,即藥湯煎后立即濾出,在常溫下放至30℃~37℃時再喝,而丸、散一類中成藥也應該用溫開水送服。
屬于解表、發散風寒的中藥,才應該“熱服”,并且可在服藥后吃點稀飯、熱水,以助藥力。
而止吐、解毒、清熱的藥,則應該“冷服”,以免引起刺激。
結語:看完上面的文章,小編后有一個小小的建議:千萬不要生病啊!西藥雖然見效快,但是“是藥三分毒”啊。生病實在避免不了喝藥的話,還是要注意日常飲食要多加忌口,千萬不要圖一時的嘴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