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疾病常常困擾著廣大女性同胞,讓很多人夜不能寐,近年來,乳腺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因此尋找高效低毒的抗腫瘤藥物,讓患者擺脫乳腺癌的魔爪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目前的乳腺癌化療中常用的化療藥物主要有
1.紫杉類,包括紫杉醇和泰索帝,其療效明顯超過蒽環類藥物
紫杉醇、泰索帝:機制獨特,作用于微管(微管【譯】:是一種具有極性的細胞骨架,微管起細胞內物質運輸的路軌作用,破壞微管會抑制細胞內的物質運輸。)系統,促進微管蛋白的聚合,抑制其解聚,使細胞周期移行阻斷在M期。國內有人做過體外實驗,發現它有誘導細胞凋亡的作用,并且其作用大小并不依賴藥物濃度。因而它是一個很有研究前途的藥, 缺點是價格很貴,過敏反應的發生率很高,使用前需服用DXM,甲氫咪呱等,化療時需做好搶救準備,并有專人特護。
2.泰索帝對肝轉移的療效比較突出
最常用的蒽環類化療藥,主要毒性為心臟毒性及脫發,當累計劑量達800mg以上時,心衰的發生率可高達30%,EPI的上述毒性明顯減少,具有較高的化療指數。
3.去甲長春花堿對晚期乳腺癌的療效,特別是和蒽環類藥物聯合治療,有效率超過50%
去甲長春花堿又名長春瑞賓,為法國研究者半合成的長春堿類抗腫瘤新藥,抗瘤譜廣。單藥治療晚期乳腺癌的有效率高達41%,聯合ADM治療晚期乳腺癌,初治患者有效率高達70%,復治患者達42%~74%。這個藥在我國應用的歷史還不長,但其很高的有效率已引起廣大臨床醫生的關注。主要不良反應是化學性靜脈炎等,這一點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不能象普通藥物那樣對待使用。
4.鉑類:包括順鉑、卡鉑、奧利沙鉑等
鉑類又稱順氯氨鉑,療效較高,特別是對于肺、胸膜及皮膚軟組織轉移的患者。它的療效與其劑量大小有明顯的相關性,但由重金屬鉑所帶來的腎毒性限制了其大劑量的使用。主要毒性包括嚴重的消化道反應,腎毒性,及耳神經毒性,相對來說,對外周血的影響較小一些。預防方法是大劑量時水化,或小劑量連續給藥。特點主要有:抗癌作用強,抗癌活性高;毒副作用主要是腎毒性和惡心嘔吐,毒性譜與其他藥物有所不同,因此易與其他抗癌藥配伍;與其他抗癌藥物少有交叉耐藥性,有利于臨床的聯合用藥。目前在美國和加拿大推薦的癌癥治療藥物中,順鉑在食道癌、非小細胞肺癌等18種癌癥中被推薦為首選藥物,在其他許多癌癥治療中還能作為次選藥物。在我國的多種癌癥治療中,順鉑也都作為首選藥物參與治療。
5.蒽環類:柔紅比星DNR、多柔比星DOX又名阿霉素、表柔比星EPI和伊達柔比星以及 人工合成的米托蒽醌
蒽環類藥物是指含有蒽環的一類藥物,屬于抗腫瘤抗生素類,用于乳癌化療的主要有多柔比星、表柔比星和吡柔比星。聯合化療常用方案有CAF方案(環磷酰胺+多柔比星+氟尿嘧啶)、CEF方案(環磷酰胺+表柔比星+氟尿嘧啶)、AC方案(環磷酰胺+多柔比星)。從臨床普及應用來講,Top-Ⅱ基因擴增或蛋白表達與蒽環類藥物化療療效間的關系已有較強的理論基礎,但其基因或蛋白的檢測目前在臨床并未普及。HER-2作為對蒽環類療效的預測因素具有更充分和強有力的證據,臨床應用普及較廣。HER-2 陽性者用含蒽環類藥物方案較好,HER-2 陰性者CMF方案與含蒽環類藥物方案輔助化療的療效相當。
溫馨提示
研究發現,每日食用至少50克此類魚類的女性比極少或根本不食用此類魚類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險低26%。
參考文獻
《乳腺癌理論與實踐》《乳腺腫瘤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