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腫瘤是女性常見惡性腫瘤之一。該癥雖在我國發病率較低,但仍居女性惡性腫瘤前兩位,且死亡率排在女性惡性腫瘤死亡第四位。經對天津、上海、北京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近年來乳腺腫瘤發病率在持續上升,日益對我國女性健康構成嚴重威脅。
請問王振國教授 哪些因素導致了乳腺腫瘤的發生?
王振國教授介紹:乳腺腫瘤是乳腺導管上皮細胞在各種內外因素作用下異常增生,超過自我修復限度而發生的病變。發病因素和女性生理、生殖特點及生活習性相關聯。
1、月經、懷孕、未婚等的異常因素,均會導致乳腺腫瘤發生。月經初潮在12歲前者、50歲絕經者和初產年齡大于30歲者,其患病危險性會成倍的增加。未哺乳者女性、結婚較遲、婚期較短和獨身女性,乳腺腫瘤發病率也普遍較高。
2、良性乳腺疾患病變,會導致乳腺腫瘤發生。一般非增生性病變發病率低,但增生性病變引發腫瘤的危險性相對升高,尤以伴有小葉或導管不典型增生者為甚。
3、女性其父系或母系中有多個親屬患乳腺腫瘤,同時有乳腺腫瘤和卵巢腫瘤家族史者,因遺傳因素導致發病的危險性就較高。
4、已查明乳腺腫瘤死亡率,與人均年脂肪消耗量呈正比關系。若進食以肉類、煎蛋、黃油、奶酪、甜食、動物脂肪等為主,將會增加乳腺腫瘤的危險性。
5、乳房出現異常,也是乳腺腫瘤的發病原因之一。乳房密度高,質地較堅實者、未成年過多撫摸乳房、青春期乳房異常肥大、或用不恰當物質做乳房整形等,均會導致乳腺腫瘤發生。
6、另外,性格內向且生活坎坷者、有飲酒嗜好的女性,患病危險性較常人增加30%~60%。
請問王振國教授乳腺腫瘤有哪些臨床癥狀?
王振國教授介紹:乳腺腫瘤的臨床表現不盡一致,大體可總結為“ 塊、痛、皺、縮、血 ”幾個特征,表現在乳房、乳頭、局部皮膚以及淋巴和遠處轉移等幾個方面。
1、乳房上長有腫塊。大多數患者早期無疼痛感覺,約1/3患者會有不很明顯的刺痛或鈍痛感。60%的腫塊長在乳房外上方,呈圓形或不規則形狀。當腫瘤沒發生浸潤時,腫塊尚可以移動。在晚期腫瘤侵犯神經時,則出現疼痛。
2、乳頭出現溢液。非哺乳期女性尤其是40歲以上者,忽然出現乳頭單側、單孔導管的血性或水樣溢液,并伴有乳房腫塊。
3、皮膚發生異常現象。如乳頭表面脫屑、回縮、糜爛,且反復不愈;乳房表面皮膚有酒窩樣的改變;皮膚淺表靜脈曲張,或有皮膚凹陷、紅腫、水腫及潰瘍。
4、淋巴結腫大。轉移部位多見于同側腋窩淋巴結,其次為同側內乳區淋巴結,晚期患者轉移則擴散至同側鎖骨上淋巴結,甚至對側鎖骨上淋巴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