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小姐在懷孕一段時間后,到醫院做例行產檢,被意外查出患有妊娠糖尿病,為此她很奇怪:自己以前沒有得過糖尿病,平時也不愛吃甜食,怎么會好端端地患糖尿病?
糖尿病治療專家表示,妊娠期糖尿病屬于高危妊娠,懷孕期間的并發癥比正常妊娠高,孕婦要加強血糖監測和控制,同時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飲食運動等方面的控制,預防母嬰并發癥的發生。不過,專家指出,“糖媽媽們”也不必過于緊張,大多妊娠期糖尿病可以不藥而愈,90%產婦分娩后血糖可恢復正常。
妊娠糖尿病對母嬰危害大
目前醫學界普遍認為,妊娠糖尿病與懷孕期內分泌改變有關,其中身體肥胖、高齡、有糖尿病家族史、孕期尿常規檢查經常出現空腹尿糖陽性、孕期反復患外陰陰道念珠菌病、曾出現過不明原因的反復自然流產的準媽媽,都容易得妊娠糖尿病。
據介紹,妊娠糖尿病的發病率在6%~7%,我國每年預計有120萬~140萬孕婦受到妊娠糖尿病的困擾。妊娠糖尿病究竟對媽媽和寶寶有什么影響?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產科主任侯紅瑛告訴記者,對媽媽來說,它可導致高血糖、高血壓及先兆子癇,甚至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對寶寶來說,它會導致流產、畸形兒、巨大胎兒的幾率增加。“妊娠糖尿病對母嬰的遠期危害也不容忽視,‘糖媽媽’今后可能發展成2型糖尿病;而孩子日后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的危險性也更大。”
郝小姐想不通,為什么自己會突然得妊娠糖尿病,因為她沒有感覺到任何不適的癥狀。對此,專家表示,糖尿病典型的三多一少(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輕)癥狀只有極少數妊娠糖尿病媽媽會出現,大多數都沒有明顯的癥狀,只有進行糖耐量測試時才能檢查出來。目前,孕婦一般在24~28周都要進行‘糖篩’,如果是屬于上述的高危人群,就要及早進行‘糖篩’,如果‘糖篩’不過關,還需要進一步進行糖耐量檢測。
飲食運動控制是關鍵
據專家介紹,目前對妊娠糖尿病的治療包括單純飲食、運動控制以及在飲食、運動控制的基礎上應用胰島素進行治療。據翁建平介紹,飲食控制要以既能保證孕婦和胎兒營養而又不引起饑餓性酮體產生及餐后高血糖為原則;運動以不導致胎兒宮內窘迫、發育遲緩,不引起宮縮,準媽媽心率正常為原則。“如果在飲食控制和運動治療3~5天后血糖仍無法達標,或飲食控制后出現饑餓性酮癥,增加熱量血糖又超標,就必須盡早開始胰島素治療,并一直持續到分娩。”
但要準媽媽控制飲食并不容易,郝小姐就表示,常常會感覺饑餓,而且吃得太少,也會擔心寶寶的發育受到影響。對此,專家表示,飲食運動控制的過程最好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而只要媽媽的體重增長正常(每周一斤),就不用擔心寶寶發育不良。不過她強調,這首先要求糖媽媽的血糖要控制好,否則,即使媽媽的體重增長正常,寶寶也可能出現營養不良。另外,專家還表示,測體重時最好空腹,排完大小便,穿盡量少的衣服,以確保測量準確。
專家表示,如果準媽媽在控制飲食、運動后,血糖還有以下特征:餐前血糖≥5.6 mmol/L、零點血糖≥5.8 mmol/L或餐后2小時血糖≥6.7 mmol/L,就應及時加用適合孕婦的胰島素以調整血糖。“要強調的是,使用時一定要密切監測血糖,尤其是剛使用的一兩個星期,每天分四次檢測,即三餐后和睡覺前,一旦血糖高于參考值,要及時就醫,調整胰島素用量。”
溫馨提示
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控制十分重要,它是治療糖尿病的重要基石,飲食治療可以很好的控制糖尿病病情,防止病情惡化,但往往有很多糖尿病患者在預防來預防去最終還是不能防止病情惡化。對這一現象很多糖尿病患者都迫切希望有一種可以治愈糖尿病的方法。
在我國針對糖尿病的治療方式較為先進的技術就是細胞滲透修復療法。干細胞是一組干細胞是一組具有自我復制、高度增殖和多項分化潛能的細胞群體。人體內的病變細胞一旦受損,靠自身是無法改善和修復的,傳統的治療方法也無法恢復細胞的數量和質量,而胚胎干細胞的移植是讓外源性的干細胞來補充體內干細胞數量和質量。通過血液循環,讓干細胞在各個組織器官內定為歸巢,分化產生新生胰島素靶細胞,恢復人體對血糖的自身調節,擺脫對口服降糖藥物和外源性胰島素的依賴,胚胎干細胞移植到機體后,可以有效的恢復胰島細胞功能,恢復胰島素受體缺陷,激活其功能,增加胰島素受體的敏感性和親和力,使受損胰島B細胞恢復正常功能,達到胰島素自給自足,從而治療糖尿病。
專家指出
細胞滲透修復療法有很大的應用前景,現在是推廣干細胞的時候了。但是由于好多資歷不夠技術達不到的醫院給干細胞造成了很壞的聲譽,現在必須糾正態度,正確客觀的看待干細胞在糖尿病治療方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