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是指由血管組織生長異常所引發的血管出現畸形或腫瘤的疾病,大多數在出生之后1~3個月出現,經常出現于表面皮膚、皮下組織以及口腔黏膜的部位,比較少數出現在肝、腎等內臟器官,存在破損、出血、感染等嚴重危險,所以需要進行積極的治療,在臨床工作中也需要進行積極的診斷和鑒別。血管瘤的診斷大部分根據典型臨床表現和病史不難診斷。血管瘤對內臟系統會造成混合性損害,需借助血液學、影像、病理等輔助檢查才能明確診斷。那么出現了血管瘤應該如何診斷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顏色的異常改變
鮮紅斑痣、毛細血管瘤通常會表現出紅色、暗紅色、藍色、紫色、紫紅色,通常患兒生下來即可見。而海綿狀血管瘤、蔓狀血管瘤等有可能皮膚表面沒有異常顏色,也有可能從皮下呈現出藍色、紫色等,很大一部分被老百姓當做胎記對待。
二、包塊或突起
比如草莓狀血管瘤表現為突出于周圍正常皮膚的紅色包塊,海綿狀血管瘤會在皮下隆起柔軟的包塊,而草莓狀血管瘤的突起隨體位的改變沒有變化,海綿狀血管瘤突起的包塊則會隨著體位的改變體積有所改變,一部分還可能被誤認為外傷。
三、畸形的血管
一部分位置比較表淺的血管瘤在皮膚表面能看到屈曲盤長的畸形血管。
四、局部皮膚的溫度
一部分血管瘤局部皮膚溫度高于周圍正常皮膚。
五、血管的異常搏動
動脈畸形能在局部感覺到明顯的動脈搏動。
血管瘤的檢查診斷
一:體格診斷
視診了解皮膚皮下病變,血管擴張等大致范圍,觸診了解腫塊的壓縮性、搏動、震顫,位于皮下或深部。讓肌肉反復緊張、松弛有助于判斷腫塊位于肌肉淺面、肌內或是深面。聽診多用于蔓狀血管瘤。腫塊穿刺抽出血性液或淡色清液的深度可大致推斷病變深度。
二:影像學診斷
CT或MRI能顯示各斷層的組織結構,綜合各斷層發現可以構畫出病變的大致范圍、深度,在血管瘤定位診斷中具有重要價值。結合其他診斷方法如X線、B超、穿刺、造影等綜合分析,術前大多可對血管瘤做一個相對準確的定位診斷。與手術對比,發現術前定位準確率達90﹪以上。
出現了血管瘤應該如何診斷?以上為大家介紹了血管瘤的診斷方法,對于血管瘤的診斷首先可以通過癥狀進行診斷,還要通過專業的檢查方法進行診斷,雙管齊下才能夠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