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是先天性良性腫瘤或血管畸形,多見于嬰兒出生時或出生后不久,它起源于殘余的胚胎成血管細胞,活躍的內皮樣胚芽向鄰近組織侵入,形成內皮樣條索,經管化后與遺留下的血管相連而形成血管瘤,瘤內血管自成系統,不與周圍血管相連。表淺血管瘤有明顯的特征,診斷并不困難,位置較深的血管瘤應作體位移動試驗和穿刺來確定。也可采用動脈造影及瘤腔造影來協助診斷。那么血管瘤的檢查的過程是什么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血管瘤的檢查的過程是什么
一、B超診斷
B超對肝內血管瘤的診斷具有簡便易行,敏感性較高的優點,是目前臨床上最常用檢查方法,肝血管瘤往往由B超首先發現,其敏感性很高,甚至可檢出1cm以下的小血管瘤,但其特異性不高。
二、MRI診斷
MRI對含血管的病灶敏感性較好,肝血管瘤血管腔內含有緩慢的血液流動,其T1及T2弛豫時間較實體瘤為長。本法的檢出率較高,但價格亦較高。總之診斷肝血管瘤的超聲及CT最為方便,而血池掃描與肝動脈造影為確診手段。
三、要想確診海綿狀血管瘤
一般位置比較表淺的海綿狀血管瘤,癥狀比較典型,有經驗的醫生通過眼觀、手摸也可以確診,對于位置比較深的海綿狀血管瘤由于表明癥狀不明顯,可通過超聲檢查、X線檢查等確診,如果是海綿狀血管瘤對于周圍正常組織器官有損害,或者引起了并發癥等,可通過CT、核磁共振等檢查血管瘤的危害程度。
四、體位元試驗陽性
捫診及靜脈石,穿刺抽出凝全血(海綿型),捫有搏動感,聽診吹風樣雜音,壓閉供血動脈及雜音消失(蔓狀型)。
所以當患者在感到自己的肌膚出現類似血管瘤的癥狀的時候,最好是去醫院做以上方面的檢查。不過血管瘤的多發人群在孩子,他們一般是不會自我察覺到的,這就要求家長在帶孩子的時候一定要細心,一旦發現有什么不適就應該及時入院治療。
血管瘤的檢查的過程是什么?以上為大家介紹了血管瘤的診斷方法需要注意的問題,針對血管瘤的癥狀可以進行仔細的觀察,要檢查血管瘤是否有增大的情況,一旦增大需要及時的治療,避免出現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