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間盤突出癥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比較普遍,很多患者著急的采取各種各樣治療方式,卻經常的復發,其實椎間盤突出癥重在預防,預防重在腰部的鍛煉,特別是腰背肌的鍛煉,再加上雙下肢的功能活動,調整腰椎兩側和下肢肌張力,從而達到緩解椎間盤突出癥的功效。具體預防椎間盤突出癥的鍛煉方式如下:
1、按摩腰部
預備姿勢:坐位或立位均可,兩手掌對搓發熱后,緊按腰部。動作:雙手掌用力向下推摩到骶尾部(骶尾部【譯】:從第一腰椎到尾骨以上的區域),然后再向上推回到背部,重復12~24次。
2、風擺荷葉
預備姿勢:兩腳開立比肩稍寬,兩手叉腰,拇指在前。動作:腰部自左-前-右-后作回旋動作,重復12~24次;再改為腰部自右-前-左-后作回旋動作,重復12~24次。運動時兩腿始終伸直,膝關節稍屈,上肢伸直,雙手輕托腰部,回旋的圈子可逐漸增大。
3、轉腰推碑
預備姿勢:兩腳開立比肩稍寬,兩臂下垂。動作:向右轉體,左手成立掌向正前方推出,右掌變拳抽回至腰際抱肘,眼看右后放;向左轉體,右手變立掌向正前方推出,左掌變拳抽回至腰際抱肘,眼看左后方,重復12~24次。推掌的動作要緩慢,手腕稍用力,臂部不要僵硬,轉體時頭頸與腰部同時轉動,兩腿不動,推掌與變拳抽回腰間的兩臂速度應該一致。
4、掌插華山
預備姿勢:兩腳開立比肩稍寬,兩臂下垂。動作:右掌向右摟回腰際抱肘,左掌向正右方伸出,身體向右轉,成右弓步;左掌向左方平行摟回腰際抱肘,右掌向正左方伸出,身體向左轉,成左弓步。眼看插出之手掌,手向外插出的動作可稍快,重復12~24次。
5、雙手攀足
預備姿勢:兩腳開立,比肩稍寬,兩手置于腹前,掌心向下。動作:腰向前彎,手掌向下按地;還原,重復12~24次。注意:兩腿要伸直,膝關節勿屈曲,彎腰角度因人而異,不可強求。
6、白馬分鬃
預備姿勢:兩腳開立比肩稍寬,兩臂下垂,兩手交叉,如左腰有病,左手交叉在前;右腰有病,右手交叉在前。動作:身體向前俯,眼看雙手,兩手叉舉至頭頂上端,身體挺直;兩臂上舉并向兩側分開,恢復預備姿勢。上舉時如向上攀物狀,盡量使筋骨伸展,向兩側分開時掌心向下成弧線,重復12~24次。
7、鳳凰順翅
預備姿勢:兩腳開立比肩稍寬,兩手下垂。動作:上身下俯,兩膝稍屈,右手向右上方撩起,頭也隨轉向右上,眼看右手,左手需按右膝;上身仍下俯,兩膝仍稍屈,左手向左上方撩起,頭也隨轉向左上,眼看左手,右手下放需按左膝。頭部左轉或右轉時吸氣,轉回正面時呼氣,轉動時用力要輕。手臂撩起時動作要緩慢,手按膝時不要用力,重復12~24次。
8、飛燕點水
預備姿勢:患者俯臥,頭轉向一側。動作:兩腿交替向后過伸動作;兩腿同時作過伸動作;兩腿不動,上身軀體向后背伸;上身與兩腿同時背伸;還原,每個動作重復12~24次。
9、仰臥架橋
預備姿勢:患者仰臥,以兩手叉腰作支撐點,兩腿屈膝成90°,兩腳支持下半身,成半拱橋型,挺起軀干。當挺起軀干架橋時,膝部稍向兩邊分開,重復12~24次。
10、行者下坐
預備姿勢:兩腳開立,距離與肩同寬,兩手抱肘。動作:腳尖著地,腳跟輕提,隨后下蹲,盡可能臀部下觸腳跟,兩手放開成掌,兩臂伸直平舉;起立恢復預備姿勢。注意:下蹲程度根據患者的可能,不應勉強,必要時可扶住桌椅進行,重復12~24次。
11、四面擺蓮
預備姿勢:患者兩腳正立,雙手叉腰,拇指在后。動作:右小腿向后提起,大腿保持原位,然后右腳向前踢出,足部盡量跖屈。右腿還原再向后踢,以腳跟觸及臀部為度。右下肢抬起屈膝,右腳向里橫踢,似踢毽子一樣。右下肢抬起屈膝,右腳向外橫踢。練完后換左下肢做同樣動作,每個動作重復12~24次。
12、仰臥舉腿
預備姿勢:仰臥位,腿伸直,兩手自然放置體側。動作:作直腿抬舉動作,角度可逐漸增大,雙下肢交替。每個動作重復12~24次。注意:雙下肢抬舉角度應根據患者的可能,不應勉強。
13、蹬空增力
預備姿勢:仰臥位,腿伸直,兩手自然放置體側。動作:屈髖屈膝的同時踝關節極度背伸;向斜上方進行蹬踏,并使足盡量跖屈,雙下肢交替進行,每個動作重復12~24次。
14、蹬車活動
預備姿勢:坐在一個特制的固定練功車或健身器上。動作:作蹬車活動,模擬踏自行車,重復動作2~4min。
溫馨提示: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除了鍛煉,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藥膳,藥膳具有食物的營養和藥物的治療雙重作用,且可由患者及家屬在一定指導下自行烹制服用,簡單方便,易于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