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肝病最初被稱為“狼瘡樣肝炎”,后來發現本病與狼瘡樣肝炎有明顯的區別,其中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病”和“自身免疫性慢性活動性肝炎”兩種。
臨床表現
大多數隱匿起病,逐漸出現疲乏無力、惡心、食欲不振、腹脹及體重減輕等肝炎癥狀。可伴有發熱、關節酸痛或慢性關節炎癥狀。面部鼻翼兩側可出現像蝴蝶一樣的對稱紅斑,紅斑處皮膚有輕微腫脹,還伴有其他一些臨床綜合征。常見的如胸膜炎、心肌炎、心包炎、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多發性關節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糖尿病等。
體格檢查
患者肝臟呈進行性腫大,面、頸、前胸可見蜘蛛痣,肝掌、黃疸、脾腫大,還可出現面部痤瘡、多毛、蕁麻疹、牙齦及鼻粘膜出血。
化驗
除血小板、白細胞減少,血清轉氨酶升高,血清膽紅素升高等常見表現外,血清學檢查有血沉增快,血清球蛋白尤其是γ-球蛋白增高,自身免疫性抗體陽性,部分患者血中可找到狼瘡樣細胞。
溫馨提醒
自身免疫性肝炎過去常被歸為不明原因肝損害。目前,這種疾病在我國發病率越來越高,且對中老年婦女特別“寵愛”,該病80%以上為女性。中年婦女出現轉氨酶升高而又找不到常見的肝炎病因時,應高度懷疑自身免疫性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