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慢性肝病,被稱為“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免疫活動性慢性肝炎”。其性別、年齡分布與紅斑狼瘡相似,且常伴有肝外癥狀,甚至可見“狼瘡”現象,因而推測其發病與自身免疫有關。自身免疫性肝病臨床上最典型的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
過去曾認為,自身免疫性肝病在我國罕見,但近年由于對此類疾病認識的不斷深入以及有關免疫學檢查方法的引進和提高,臨床上發現的自身免疫性肝臟疾病患者不斷增加。臨床上常見的自身免疫性肝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及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自身免疫反應引起的肝臟慢性炎癥。肝組織改變與慢性病毒性肝炎相一致,但血清病毒標志物陰性。自身免疫性肝炎以女性多見,青少年期為發病高峰期,女性絕經期為另一小高峰期。自身免疫性肝炎呈慢性活動性肝炎表現,多呈緩慢發病,約占70%,少數可呈急性發病,約占30%。
自身免疫性肝病癥狀表現為乏力、黃疸、肝脾腫大、皮膚瘙癢和體重下降不明顯等。病情發展至肝硬化后,可出現腹水、肝性腦病、食管靜脈曲張出血。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還常伴有肝外系統免疫性疾病,最常見為甲狀腺炎、潰瘍性結腸炎等。
專家提醒
平日繁忙的工作,我們容易忽略自己的身體健康,要定期為自己的身體狀況做一次全面的盤點,做到疾病的早發現,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