瘤的發病率這幾年一直居高不下,我們不希望自己的健康被疾病破壞,因此現在很多人開始關注瘤的病因,希望從根源上找到方法來遠離瘤疾病的困擾,下面我們就看看求醫小編給我們帶來關于瘤的臨床病因及易復發的常見病因。
瘤的臨床常見病因
1、免疫功能的影響:人體免疫系統是機體的護衛軍,當其功能正常時,能有效地抵抗、消滅外侵的細菌、病毒等,并能清除外來的有毒物質及機體內的代謝產物。機體的免疫功能在腫瘤的發生、發慌中占有重要地位。臨床研究的資料證明,人體對腫瘤確有免疫能力,有不少病人可以長期帶瘤生存而不惡化,說明了機體對腫瘤有一定的抵抗力,正如《內經》所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當機體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或損傷時,腫瘤的發生率高,生長亦快,并容易轉移。祖國醫學認為腫瘤形成與正氣不足有關,《醫宗必讀》說得很清楚:"積之成也,正氣不足而后邪氣踞之。"
2、內分泌紊亂的影響:內分泌紊亂對某些腫瘤的發生、發展有一定的作用。臨床觀察資料表明,有些長期服用已烯雌性激素治療,或用雌激素治療 (60歲以下者)用男性激素治療,或用雌激素治療,或用雌激素治療(60歲以上者),均可減輕癥狀。現已發現,內分泌紊亂與甲狀腺癌、乳腺癌、宮頸癌、卵巢癌等發生有關。
3、遺傳因素的影響:遺傳因素對人類腫瘤的直接影響問題,目前尚無定論。到目前為止,在人類腫瘤中,只有視網膜母細胞瘤、腎母細胞瘤、神經纖維瘤病以及結腸息肉綜合征被認為有明顯的遺傳傾向。有學者報道,在歐美婦女中最常見的乳腺癌約有30%的病例有遺傳傾向;某些潤滑脂道癌瘤(如胃癌、食管癌、肝癌)也具有遺傳性;肺癌也似有一定的遺傳傾向。
4、精神因素的影響:精神因素即祖國醫學所概括的喜、怒、憂、思、悲、恐、驚等情志活動,這對于患者賴以抵抗癌癥侵襲的免疫力是有重要影響的。《婦人良方》認為"乳巖"的發生:"此屬肝脾郁怒,氣血虧損。"許多臨床研究資料表明,情緒的好壞與癌癥的發生有重大關系。癌癥患者精神多有重大創傷,或有較長時間精神的壓抑、郁悶等,性格開朗的人很少患癌癥。
瘤容易復發的原因
1、患者的“癌癥體質”:癌癥患者之所以患癌,是因為身體環境具備了“癌性體質”,手術、放療、化療殺滅了癌細胞,但是在沒有對患者身體進行體質調節和免疫調節的情況下,難以解決患者身體的細胞分化調節機制障礙問題,也不能改變患者的“癌癥體質”,因此,癌細胞生存的環境沒有改變。上述治療方法無法阻止新的癌細胞不斷產生,癌癥就會復發和轉移。
2、手術不徹底:手術可切除已形成腫塊的癌細胞,放療、化療可以殺死全部或部分成年癌細胞,而對幼年癌細胞作用欠佳。治療使病人的免疫功能更為低下,一旦幼年癌細胞從休眠狀態蘇醒,迅速裂變、突變,就會形成新的成年癌細胞,這是癌癥轉移復發的根本原因。
3、沒有定期復診:癌癥能致人于死地,就是因癌的侵犯性、復發性和轉移性。預防復發的關鍵是初次治療時獲得根治,治療后定期復診。癌癥復發常出現于治療后五年內,尤其是2~3年內,這段時間內復診非常重要,一旦發現新的癌細胞就要及時“趕盡殺絕”。定期復診是終身性的,距離治療結束的時間越近,復診間隔的時間應該越短。
4、免疫力低:正常人體內的細胞日夜不停地進行新陳代謝,每天可形成100萬億個新細胞,而其中的幾百萬個細胞會發生基因突變,少數突變細胞若不受免疫系統制約,則進一步惡變,形成腫瘤細胞。在正常情況下,機體免疫系統隨時都在監視和及時消滅這些突變、惡變的細胞或癌細胞,一旦發現異常,會動員大量免疫細胞殲滅“異已分子”,使之難以形成“氣候”。如果一個人的免疫監視功能正常,則能對體內外的致癌物和癌細胞進行狙擊,消滅其于萌芽狀態。
化療是治療癌癥的一種方法,化療藥物不僅殺傷腫瘤細胞,也殺傷正常細胞,降低了病人機體的免疫功能,要阻止癌癥復發,就要在治療后提高免疫力,重建機體免疫監護功能,修復人體調控功能。
溫馨提示:患者還應該食用一些富含纖維素的食物,纖維素的量應該保持在每天至少30克。豆制品一天應該攝入1~2次,也可以是豆腐、低脂豆奶、豆類蛋白粉等。多為病人提供一些足夠劑量的鈣質以及維生素D,防止病人會出現骨質疏松等癥狀,盡可能的保證患者的健康。
【參考文獻:《中華腫瘤治療大成》、《腫瘤病經方論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