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
在流行時,典型病例很容易診斷,但散發病例發現較為困難。急性期和恢復期雙份血清采用補體結合試驗,血凝抑制試驗,酶鏈免疫吸附試驗(ELISA)均可確診,感染后常可產生針對可溶性(S)和病毒性(V)的抗體,可溶性抗體在感染后1周內升高并迅速降低,常在6~8個月后消失;病毒抗體一般比可溶性抗體晚出現,但下降緩慢,有一個平穩時期。偶爾一份血清標本也可以作出診斷,尤其是采用補體結合試驗,證實有特異性的可溶性抗體時也可確立診斷。血清淀粉酶增高也有助于診斷,如有條件進行病毒學檢查,從咽部,腦脊液有時從尿中均可分離出病毒。
小兒腮腺炎的診斷
腮腺炎引起的腮腺及其他唾液腺的腫脹需與其他情況相鑒別。沿著下頜骨排列的腫大的淋巴結可能會被誤認為唾液腺腫脹。若腦炎為腮腺炎的唯一臨床表現時,應與其他病毒性腦炎相區別。
并發癥
睪丸炎或卵巢炎 青春期后男性病人,約有20%發生睪丸炎,通常是單側性。有些病人事后發生睪丸萎縮,但因此而導致不育者極為罕見:激素功能不受影響。女性生殖腺受累(卵巢炎)很少發現,極少有疼痛,未發現與后來的不孕有關。
腦膜腦炎 腮腺炎并發腦膜腦炎常表現為頭痛,頸強直,腦脊液細胞增多,發生于1%~10%患者中;腦脊液糖往往正常,但偶爾減低至1。1~2。2mmol/L,酷似細菌性腦膜炎。1/1000~1/5000的病人發生比較嚴重的腦炎體征,起病時突然出現昏睡,甚至昏迷或驚厥。中樞神經系統腮腺炎病毒感染中約有30%并無腮腺炎表現。中樞神經系統受累的多數病例預后良好,雖然可能留有永久性后遺癥,例如單側(很少雙側)神經性耳聾或面癱,但總的來說預后比麻疹腦炎好得多,像其他病毒性疾病一樣,可能發生類感染型或感染后型腦炎,但非常少見。其他少見的表現有感染后急性小腦性共濟失調,橫貫性脊髓炎和多發性神經炎。
胰腺炎 到第1周末,少數病人有嚴重惡心,嘔吐,腹痛,以上腹部最嚴重,提示有胰腺炎。癥狀1周左右消失,病人完全恢復。
其他并發癥 偶爾發生前列腺炎,腎炎,心肌炎,乳腺炎,多發性關節炎或淚腺炎。甲狀腺和胸腺炎癥可引起胸骨部位皮下組織水腫和腫脹,但此處水腫更多見是繼發于頜下腺受累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