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醫學上稱為腹外疝,就是老百姓常說的小兒疝氣,它是腹內臟器(主要是腸管)通過腹壁潛在的管道或缺損向腹壁外突出的臨床表現。
不管是男嬰還是女嬰,寶寶患小兒疝氣都是很危險的,因為有時腸管在通道中會出現擰絞在一起的情況,這就是醫學上所說的嵌頓性小兒疝氣。出現嵌頓性腹股溝疝時腸腔會梗阻,此時寶寶雖然不發燒,但常因疼痛而突然大哭起來,怎么哄也不管用。因此,當發生這種情況時,家長們應該立即打開尿布看一看,倘若跟平時有所不同,患病部位腫得非常厲害,而且不能復位,就應該馬上去醫院就診。
小兒疝氣又分為先天性疝和后天性疝。先天性疝包括臍疝 (臍部擴大局部向外突出,隨呼吸上下起伏)、腹股溝疝、白線疝。
后天性疝包括腹股溝疝和腹壁切口疝。在臨床上常常接診到這樣的患兒:因為疝氣在當地手術治療后復發或疝手術治療后發生醫源性隱睪。小兒疝與成人疝是有區別的,小兒疝治療與成人疝的治療是完全不同的。
無論小兒疝氣屬于先天性的還是后天性質的,與成人腹股溝疝比較,小兒疝有以下不同:
1、小兒腹股溝疝雖易嵌頓,但因患兒腹壁薄弱若發現及時(一般12小時內)容易手法復位成功。因為小兒腸管柔韌性好,即使疝內容物發生嵌頓也很少發生腸絞窄和腸壞死。
2、先天性疝是因為鞘狀突在發育過程中發生停頓未閉而致,又稱鞘狀突未閉畸形。后天性疝則因為小兒腹壁發育尚未完善,小兒哭鬧時腹內壓驟增所致。
3、因為小兒腹股溝管尚在發育之中。因此,它的各構成壁結構薄弱,管腔直(由后垂直向前)短約2-3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