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淚道阻塞是眼科門診常見病, 新生兒出生后, 約有鼻淚管阻塞川。阻塞多位于鼻淚管下口, 有時是上皮殘屑所閉塞, 也有的是先天性膜閉, 淚液儲留于淚囊。細菌繁殖亦引起慢性淚囊炎, 其主要表現為流淚或分泌物多。
嬰幼兒鼻淚管阻塞是由于鼻淚管管道化過程缺陷。胎兒期鼻淚管下端開口處存在留膜, 此膜應在一周自然穿孔, 如不及時穿孔則可引起溢淚。大部分鼻淚管阻塞的原因, 常為瓣膜未裂開或形成一瓣膜皺褶所致。瓣膜一般在新生兒第一周淚液分泌時自行穿破, 未穿破者, 因分泌物儲留常形成粘液囊腫或慢性淚囊炎。極少數因鼻部畸形, 鼻淚管骨性管腔狹窄而造成鼻淚管阻塞, 使淚液不能流人下鼻道而漪留在淚囊中, 微生物得以在盲道中積貯繁殖, 遂形成淚囊炎。形成淚囊炎的患兒, 多為多次就診而誤診者。一部分患兒因伴有倒睫而誤診為倒睫所致溢淚而未能及時治療, 發展為淚囊炎有的患兒被誤診為結膜炎, 治療后病情反復發作, 最后才確診為新生兒淚囊炎。
對1個月內患兒暫行保守治療, 因為有的鼻淚管阻塞在生后一周可自行破裂。按摩的壓力可使閉合的膜穿破而治愈。對于先天性鼻淚管阻塞的治療方法與治療時間尚有爭論,有的認為這種鼻淚管阻塞常在出生后歲可自行消失, 嬰兒可先行保守治療, 我們認為年齡太大行淚道探通因瓣膜不斷增厚而難度增大.但年齡在1個月以內者行沖洗術時,要特別慎重, 沖洗壓力不宜過大, 要注意防止因新生兒吞咽動作不協調而導致吸人性肺炎。年齡在4個月左右進行淚道探通或沖洗比較安全。由于患兒組織比較脆弱, 探通時注意動作輕柔、準確, 以免撕裂下淚道或形成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