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口吃的診斷一般和年齡、說話能力有關。很多人都認為成人口吃和兒童口吃相同,其實這是錯誤的,他們矯治的心態不同、動力不同、方法都不同,因此千萬不可混為一談,看附近大人怎么矯正口吃,也給自家孩子怎么治,那肯定是不對癥的亂治。
一、兒童口吃的診斷標準
1、年齡
年齡已大于1歲,還只能發元音,超過1歲半,小兒發音還不正確,在大多數話中有音節區分不清的;超過2歲半還不會說話;超過3歲,說話還不能連成句子;超過5歲,還把難發音換成易發音,還有不少造句錯誤,語言還不流利,語言的節律、速度和抑揚都表現得異常。
2、說話能力
患兒說話吃力,感到為難,并能自我意識到,聲音過大或過小,或過度嘶啞者;聲音的強度和小兒的年齡、性別不相稱,聲音帶鼻音。
二、成人與孩子口吃矯治的區別
1、心態不同
成人的心理比兒童復雜,成人由于種種原因成人的心理障礙要比兒童多,相對來說兒童的心理比較簡單。這是因為成人的經厲比兒童復雜,他們考慮的問題也比兒童復雜,考慮得不當就會產生心理障礙,所以成人的心理障礙比兒童多。
2、動力不同
成人矯治口吃的動力比兒童足,因為,成人在口吃問題上給自己帶來的挫折要比兒童多。他們切身感受到口吃給自身所帶來的苦惱與不便。兒童由于年幼在口吃問題上所受到的挫傷比成人要少得多。所以,對待口吃的矯治動力上成人要比兒童足:成人是"我要矯治",是自己主動要求矯治;兒童是"要我矯治",他們是奉家長之命而矯治口吃的。
3、方法不同
矯治口吃總的是實行心理治療,具體分為語言訓練與心理調節兩大部分。成人著重心理調節,兒童著重語言訓練。成人的輔導方法采用成人化的方式,兒童的輔導方法要比成人活躍。因此,我們在編班時成人與兒童分別編。
溫馨提示
兒童口吃只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家長不要過分憂慮,只要正確引導隨著年齡增長就能恢復。這里建議:在寶貝剛開始學話時,格外重視寶貝的語言環境,不要讓有口吃習慣的人陪伴和照管寶貝,否則寶貝極易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