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患者足跟可極度腫脹,踝后溝變淺,整個后足部腫脹壓痛,易被誤診為扭傷。X線檢查,除攝側位片外,應拍跟骨軸位像,以確定骨折類型及嚴重程度。此外,跟骨屬海綿質骨,壓縮后常無清晰的骨折線,有時不易分辨,常須依據骨的外形改變,結節-關節角的測量,來分析骨折的嚴重程度。
一、跟骨骨折患者的診斷檢查
(一)診斷
病人有典型的外傷史,患足承重困難和足跟疼痛,局部觸痛、腫脹和皮下淤血斑亦多明顯。在較嚴重的壓縮骨折時,除可見到足后跟的高度變低和足跟橫徑變寬以及外踝下部正常凹陷消失外,距下關節話動亦完全喪失。但跟骨周邊骨折僅有局部腫脹及壓痛,而距下關節活動范圍多屬正常。x線正、側、軸位片可明確跟骨的結節關節角和其橫徑寬度的改變。
(二)檢查
X線平片(包括正,側位及跟骨軸線位片)一般即可明確診斷,診斷困難者可行CT掃描或MRI檢查,尤其是CT掃描在該骨折分型診斷及預后判定上作用較大。
本病的輔助檢查方法主要是影像學檢查,其主要表現為:
1.跟骨前突骨折。
2.跟骨結節的垂直骨折。
3.載距突骨折。
4.跟骨壓縮性骨折。
5.跟骨粉碎性骨折。
二、跟骨骨折與其他經的鑒別
(一)距骨骨折
腫痛、瘀癍、壓痛均位于踝關節前方或后方。骨折并脫位時可在踝前或后方捫及凸出之骨質。X線攝片可幫助鑒別。
傷后踝關節下部腫脹、疼痛、不能站立和負重行走。功能障礙都十分顯著,易與單純踝關節扭傷相鑒別。距骨頸Ⅱ度骨折,踝關節前下部有壓痛和足的縱軸沖擠痛。距骨體脫出踝穴者,踝關節內后部腫脹嚴重,局部有明顯突起,踇趾多有屈曲攣縮,足外翻、外展。可在內躁后部觸到骨性突起,局部皮色可出現蒼白缺血或紫紺。
(二)踝部骨折
疼痛,腫脹多位于內外踝部,存在內或外翻嚴重畸形。X線檢查可幫助鑒別。
踝關節由脛腓骨下端與距骨組成。其骨折、脫位是骨科常見的損傷,多由間接暴力引起踝部扭傷后發生。根據暴力方向、大小及受傷時足的位置的不同可引起各種不同類型的骨折。踝關節外傷后踝部疼痛、腫脹,皮下可出現瘀癍、青紫,不敢活動踝關節,不能行走。檢查可見踝關節畸形,內踝或外踝有明顯壓痛,并可有骨擦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