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外翻屬于發育性畸形疾病,其癥狀并不難發現。可以通過鍛煉腳部的肌肉,延緩病情發展。但是隨著足外翻畸形不斷加重,患者腳底的肌腱與筋膜會出現僵硬、發炎及尖刺般的壓痛感。在形成滑囊炎之后,局部腫脹、發紅,壓痛也會明顯。除此之外,足外翻患者還有哪些癥狀特點呢?
足外翻患者癥狀的六大特點
1、X線片顯示,拇趾向外偏斜,第一、二跖骨間距增大。第一跖骨頭內側形成骨贅。晚期,第一跖趾關節間隙變窄,關節周圍骨質有增生。
2、拇趾向外偏移,擠壓第二趾,使第二趾抬高,位于拇趾之上,形成槌狀趾。第二趾上方皮膚由于穿鞋的摩擦增厚,或形成潰瘍。拇趾根部內側突出,皮膚增厚、壓痛。出現滑囊炎時局部腫脹、發紅,壓痛明顯。因足的負重點改變,足掌受壓,皮膚增厚、疼痛。晚期第一跖趾關節出現骨性關節炎,活動受限,疼痛加重,行走受到影響。
3、足外翻的癥狀的女性多于男性,多見于中老年婦女,習慣穿高跟鞋及尖頭鞋者也易發病。足外翻的出現常在雙腳對稱出現,足外翻的癥狀表現多為腳部畸形和疼痛。
4、足外翻的癥狀常呈對稱性,拇趾的跖趾關節輕度半脫位,內側關節囊附著處因受牽拉,可有骨贅形成。第1跖骨頭的突出部分,因長期受鞋幫的摩擦,局部皮膚增厚,并可在該處皮下產生滑囊,如紅腫發炎,足外翻患者則成為滑囊炎(滑囊炎【譯】:是指滑囊的急性或慢性炎癥。凡摩擦力或壓力較大的地方,都可有滑囊存在。)
5、足外翻的癥狀為第一跖骨頭部隆起處疼痛和腫脹、局部皮膚刺激所發生的發炎,甚至是表皮潰瘍,嚴重的更會令大腳趾可能與第二腳趾重疊,使翹起的腳趾肌力變弱,漸漸的站立時無法維持平衡、彎曲及安定性而無法和諧地作各種動作,最后引起腳底的肌腱與筋膜僵硬、發炎及尖刺般的壓痛感,當整個腳底的疼痛感加劇,將使足外翻患者無法穿著鞋子,導致日常生活及步行走動都受到很大的影響。
6、由于第一跖骨內翻,第一跖骨頭常受到摩擦、擠壓等刺激,形成骨贅,表面形成假性滑囊。皮膚增厚,形成胼胝體。因常受到持續性摩擦作用,會出現滑囊炎,皮膚可出現潰瘍、感染。這時,疼痛較重,影響行走。足外翻畸形不斷加重,會出現第一跖趾關節半脫位及骨性關節炎。這時,關節軟骨破壞,骨質增生,關節間隙變窄,導致關節功能受限。這是中老年足外翻的主要特點。
溫馨提示:足外翻對兒童患者最嚴重的危害,是會隨著小兒年齡的增長而加重病情,若長久發展下去對孩子成長極為不利。因此,家長當被醫護人員告知孩子有足外翻癥狀時,一定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幫助患兒早日康復,避免危害加深所造成的影響。
【參考文獻:《臨床骨科創傷疾病學》《關節骨科主治醫師666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