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Pneumonia)是指肺部出現炎癥,為呼吸系統的多發病、常見病。肺炎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層的人身上,但以年幼及年長者、以及患有免疫力缺乏癥或免疫系統比較差的人屬于高危患者,他們比較容易發病。若病況嚴重,可以致命。
一、確定肺炎診斷
首先必須把肺炎與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區別開來。呼吸道感染雖然有咳嗽、咳痰和發熱等癥狀,但各有其特點,上下呼吸道感染無肺實質浸潤,胸部X線檢查可鑒別。其次,必須把肺炎與其他類似肺炎區別開來。
二、評估嚴重程度
如果肺炎的診斷成立,評價病情的嚴重程度、肺部炎癥的播散和全身炎癥反應程度。除此之外患者如有下列危險因素會增加肺炎的嚴重程度和死亡危險:
1、病史:年齡>65歲;存在基礎疾病或相關因素,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糖尿病、慢性心、腎功能不全、慢性肝病、一年內住過院、疑有誤吸、神志異常、脾切除術后狀態、長期嗜酒或營養不良。
2、體佂:呼吸頻率>30次/分;脈搏≥120次/分;血壓<90/60mmHg;體溫≥40℃或≤35℃;意識障礙;存在肺外感染病灶如腦膜炎,甚至敗血癥(感染中毒癥)。
3、實驗室和影像學異常:血白細胞計數>20X109/L;呼吸空氣時動脈血氧分壓(PaCO2)>50mmHg;血肌酐>106umol/L或血尿素氮>7.1mmol/L;血紅蛋白<90g/L或血紅細胞比容<0.30;血漿白蛋白25g/L;感染中毒癥或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證據,如血培養陽性、代謝性酸中毒、凝血酶原時間和部分激活的凝血活酶時間延長、血小板減少;X線胸片病變累及一個肺葉以上、出現空洞、病灶迅速擴散或出現胸腔積液。
三、確定病原體
由于人類上呼吸道粘膜表面及其分泌物含有許多微生物,即所謂的正常菌群,因此,途經口咽部的下呼吸道分泌物或痰極易受到污染,影響致病菌的分離和判斷。
同時應用抗生素后可影響細菌培養結果。因此,在采集呼吸道培養標本時盡可能在抗生素應用前采集,避免污染,及時送檢,其結果才能起到指導治療的作用。目前常用的獲取標本的方法有:
1、痰痰標本采集方便,是最常用的下呼吸道病原學標本。室溫下采集后應在2小時內送檢。先直接涂片,光鏡下觀察細胞數量,如每低倍視野鱗狀上皮細胞<10個,白細胞>25個,或鱗狀上皮細胞,白細胞<1:2.5,可作為污染相對較少的“合格”標本接種培養。
2、經纖維支氣管鏡或人工氣道吸引受口咽部細菌污染的機會較咳痰為少,如吸引物細菌培養濃度≥105cfu/ml可認為是感染病原菌,低于此濃度者則多為污染菌。
3、防污染樣本毛刷(protectedspemmenbrush,PSB)如細菌濃度≥103cfu/ml,可認為是感染的病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