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瀉的鑒別一般從大便的形狀、顏色、構成來判斷。歸納來說,主要從兩個方面來判斷:即大便內含有白細胞數量的多少。
(一)大便無或偶見少量白細胞者
1、生理性腹瀉
在兒科門診中經常能遇見一些持續腹瀉的寶寶,經多方治療無效,而且在腹瀉這段時間里,從不發燒,精神、食欲很好,生長發育也不受影響,檢查大便常規正常,這種情況一般屬于生理腹瀉。這種腹瀉多發生在出生后不久的小嬰兒,表現為排便次數一直較多,大便的性質也總像消化不好,外觀呈黃綠色稀糊便,混有未消化的食物或奶瓣,但是孩子的精神很好,沒有嘔吐,食欲始終很好,體重也逐日增加;因此不應認為是一種病態。這種腹瀉一般不需要任何治療,4-5個月時逐漸添加輔食后大便次數和性狀就會轉為正常了。有生理性腹瀉的小兒,通常在攝取牛奶或雞蛋等異性蛋白質后,甚至在日曬、風吹或衣服的摩擦后,易發生皮膚濕疹,體溫升高等現象。
生理性腹瀉多發生在6個月以內體型較胖的嬰兒,常伴有濕疹。
2、導致小腸消化吸收功能障礙的各種疾病
如乳糖酶缺乏,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失氯性腹瀉,原發性膽酸吸收不良,過敏性腹瀉等,可根據各病特點進行糞便酸度、還原糖試驗等檢查方法加以鑒別。
(二)大便有較多的白細胞者
表明結腸和回腸末端有侵襲性炎癥病變,常由各種侵襲性細菌感染所致,僅憑臨床表現難以區別,必要時應進行大便細菌培養,細菌血清型和毒性檢測,尚需與下列疾病區別:
1、細菌性痢疾
常有流行病學病史,起病急,全身癥狀重。便次多,量少,排膿血便伴里急后重,大便鏡檢有較多膿細胞、紅細胞和吞噬細胞,大便細菌培養有志賀痢疾桿菌生長可確診。
2、壞死性腸炎
中毒癥狀較嚴重,腹痛、腹脹、頻繁嘔吐、高熱、大便暗紅色糊狀、漸出現典型的赤豆湯樣血便,常伴休克。腹部立、臥位X線攝片呈小腸局限性充氣擴張,腸間隙增寬,腸壁積氣等。
溫馨提示
有些寶寶吃的東西也會影響小兒腹瀉的判斷,如果家長拿捏不準的話,應及時將孩子送至診治,由醫生判斷寶寶屬于那種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