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與鑒別診斷
肥胖小兒體重達到超過按身長計算的平均標準體重20%,有營養過度、少動史或肥胖家族史,呈均勻肥胖而無其他異常臨床表現者,可診斷為單純性肥胖癥。體重超過20%~30%為輕度、30%~50%為中度、> 50%為重度肥胖癥。
本病需與繼發性肥胖癥鑒別,如垂體及下丘腦病變引起的肥胖性生殖無能綜合征,又稱腦性肥胖癥,表現為身材矮小,脂肪主要積聚腰部及下腹部,性發育遲緩,可伴眼底異常和尿崩癥;腎上腺皮質增生或腫瘤引起的柯興綜合征( Cushing syndrome ),呈現身材矮、皮脂積聚呈向心性、滿月臉、水牛背、四肢細,可伴性早熟、多毛、痤瘡、高血壓、低血鉀等;以及其他繼發性肥胖癥各具有原發病的臨床特點,可資鑒別。
預防
防止兒童肥胖癥,應從胎兒期著手,加強孕婦營養教育,重視科學喂養、培養良好飲食習慣、避免攝食過多甜食、淀粉類及高脂肪食物。加強體格鍛煉,定期監測小兒生長發育情況,并接受營養指導。
治療
小兒肥胖癥的綜合治療應包括以下方面
(一) 限制飲食
限制飲食既要達到減肥目的,又要保證小兒正常生長發育,因此,開始時不宜操之過急,使體重驟減,只要求控制體重增長,使其體重下降至超過該身長計算的平均標準體重的10%,即可不需要嚴格限制飲食。
熱量控制一般原則為:5歲以下2.51~3.35MJ/d( 600~800 kcal/d ),5~10歲3.35~4.18MJ/d( 800~1000 kcal/d ),10~14
歲4.18~5.02MJ/d( 1000~1 200 kcal/d )。
重度肥胖兒童可按理想體重的熱量減少30%或更多,飲食應以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及低脂肪為宜,動物脂肪不宜超過脂肪總量的1/3。并供給一般需要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為滿足小兒食欲,消除饑餓感,可多進食熱量少、體積大的食物如蔬菜及瓜果等。宜限制吃零食和甜食及高熱量的食物如巧克力等。
(二) 增加運動
肥胖兒童應每日堅持運動,養成習慣??上葟男∵\動量活動開始,而后逐步增加運動量與活動時間。應避免劇烈運動,以防增加食欲。
(三) 行為治療
教會患兒及其父母行為管理方法。年長兒應學會自我監測,記錄每日體重,活動,攝食及環境影響因素等情況,并定期總結。父母就幫助患兒評價執行治療情況及建立良好飲食與行為習慣。
應用獎賞以強化已獲得的進步行為是十分有效的。鼓勵患兒放慢進食動作,學會在進食時品嘗食物滋味,并享受進食時的樂趣,可達到減少食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