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的病癥與其他流行性感冒病癥相似,如發燒、頭痛、咳嗽及喉嚨痛等,在某些情況下,會引起并發癥,導致患者死亡。因此,若出現發熱、頭痛、鼻塞、咳嗽、全身不適等呼吸道癥狀時,應戴上口罩,盡快到醫院就診,并務必告訴醫生自己發病前是否到過禽流感疫區,是否與病禽類接觸等情況,并在醫生指導下治療和用藥。那么禽流感在臨床上是如何分證論治的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分證論治
⑴邪犯肺表
癥狀:初起發熱,惡風或有惡寒,流涕、鼻塞、咳嗽、咽痛、頭痛、全身不適、口干,舌苔白或黃,脈浮數。
治法:清熱解毒,宣肺解表
基本方及參考劑量:
桑葉30g(先煎)荊芥15g 菊花15g 杏仁10g 連翹15g 生石膏30g 知母15g 大青葉10g 薄荷6g(后下)
⑵邪犯胃腸
癥狀:發熱,惡風或有惡寒,惡心、或有嘔吐 、腹痛、腹瀉、稀水樣便;舌苔白膩或黃,脈滑數。
治法:清熱解毒,化濕和中
基本方及參考劑量:
葛根15g 黃芩15g 黃連10g 木香6g? 砂仁3g(后下) 制半夏9g 藿香10g 柴胡15g 蒼術10g 茯苓10g 馬齒莧30g
上述兩種證候隨證加減:
若患者出現胸悶、氣短、口干甚者,可加黨參、沙參;若咳痰不利,加天竺黃;若肺實變,加丹參、苡仁、葶藶子。
若患者出現喘憋、氣促、神昏譫語、汗出肢冷、口唇紫紺、舌暗紅少津、脈細微欲絕,去制半夏,加用人參、炮附子、麥冬、五味子;亦可選用生脈注射液、參附注射液、清開靈注射液、醒腦靜注射液。
(3)加強支持治療和預防并發癥
注意休息、多飲水、增加營養,給易于消化的飲食。密切觀察、監測并預防并發癥。抗菌藥物應在明確或有充分證據提示繼發細菌感染時使用。
(4)重癥患者的治療
重癥或發生肺炎的患者應入院治療,對出現呼吸功能障礙著給予吸氧及其他呼吸支持,發生其他并發癥患者應積極采取相應治療。
中醫治療禽流感首先要辨證施治,先分清流感的性質,如外感或內傷,外感流感是感受外來邪氣,客于肺經,閉其清道,肺氣不得下降,其人必定流清涕、發熱、惡風、惡寒、頭疼身痛等情形。法宜宣散,如桂枝湯:桂枝(去皮,30克) 芍藥(30克) 甘草(炙,20克) 生姜(切,30克) 大棗(擘,十二枚)、麻黃湯:麻黃(去節,30克) 桂枝(去皮,20克) 甘草(炙,10克) 杏仁(去皮尖,七十個)、葛根湯:葛根(40克) 麻黃(去節,30克) 芍藥(20克) 生姜(切,30克) 甘草(炙,20克) 大棗 (擘,十二枚) 桂枝(去皮,20克)之類。如不能及時治療會轉為內傷,引發腎陽衰而陰寒內生,腎絡通于肺,心肺之陽不足,不能統攝津液,而流清鼻涕,患者必定沒有外感的足征,多困倦無神,或噴嚏不休,或兩腳冰冷,法宜扶陽,如四逆湯:甘草(炙,20克) 干姜(15克) 附子(炮,30克)、白通湯:蔥白(四莖) 干姜(10克) 附子(炮,30克)、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去節,20克) 細辛(20克) 附子(炮,30克)之類。
專家呼吁廣大民眾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加強室內空氣流通,每天1~2次開窗換氣半小時。吃禽肉要煮熟、煮透,食用雞蛋時蛋殼應用流水清洗,應烹調加熱充分,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雞蛋。要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均衡的飲食,注意多攝入一些富含維生素C等增強免疫力的食物。經常進行體育鍛煉,以增加機體對病毒的抵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