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是婦科常見疾病之一,如果不及時注重盆腔炎的治療工作,則會引發多種婦科疾病的產生,對患者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從中醫學角度分析,可將盆腔炎具體分為肝郁脾虛夾瘀型、肝腎不足夾瘀型、痰濕瘀阻型。根據不同類型,對癥下藥是治愈盆腔炎的關鍵。
肝郁脾虛夾瘀型
癥見
少腹脹痛或隱痛不休,腰骶墜痛或脹痛;月經先后無定期,色暗夾有血塊;帶下量多色白或粘稠;可伴有不孕,胸脅乳脹,神疲乏力,大便或溏或結,舌質暗淡,邊尖或見齒痕,苔薄白,脈細弦或虛弦。
治宜
疏肝健脾,祛瘀化濕。
藥用
柴胡、制香附、化橘紅、川楝子、元胡、生黃芪、炒白術、淮山藥、云茯苓、當歸、赤芍、苡米仁、赤小豆。
肝腎不足夾瘀型
癥見
少腹疼痛,腰骶酸楚,纏綿不休,月經紊亂;帶下量多,色白質稀,伴頭暈目眩,尿頻,舌質暗淡,苔薄,脈沉細或細澀,或細弦。
治宜
補益肝腎,祛瘀散結。
藥用
山萸肉、炒杜仲、淮山藥、炒白芍、芡實米、云茯苓、苡米仁、蒲公英、雞血藤、夏枯草、瞿麥。
痰濕瘀阻型
癥見
腰腹隱痛纏綿,時作時止,經期加重;經行量少或閉經,多見盆腔炎性包塊或輸卵管積水;帶下量多,色白粘稠。舌質淡或暗淡,苔白滑或水滑或白膩,脈濡或細滑。
治宜
祛痰除濕,活血散結。
藥用
制半夏、陳皮、云茯苓、蒼術、白術、貝母、益母草、元胡、苡米仁、、三棱、莪術、雞血藤、穿山甲、生黃芪、芡實。
溫馨提示
如有外陰陰道不適,白帶異常,應及時就診,遵醫囑治療。即不要精神緊張,如臨大敵,也不要掉以輕心,忽視不治。下腹部的疼痛,墜脹、沉重感有可能是慢性盆腔炎的征兆,應進行必要的檢查。這種盆腔炎的護理比較重要。
【參考文獻:《中國盆腔炎癥性疾病診冶策略》《中醫婦科病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