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從病的急慢來看可分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急性胃炎有急性單純性胃炎、急性糜爛性胃炎、急性化膿性胃炎等。慢性胃炎有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糜爛性胃炎和慢性萎縮性胃炎等。其他的還有膽汁反流性胃炎、胃竇炎、幽門螺桿菌感染等,這種分類和急性慢性沒有關系。
急性胃炎在發病前常有致病因素,診斷不難,總體特征是發病急驟、迅速,無明顯性的征兆。慢性胃炎的特征是發病緩慢,初期癥狀不明顯,合并其他并發癥。
急性胃炎診斷主要有賴于胃鏡檢查和粘膜活組織檢查。在胃鏡下,慢性淺表性胃炎表現為紅白相間或花斑狀外觀,有時尚見灰白色滲出物和糜爛;慢性萎縮性胃炎表現為粘膜色澤灰白,樹枝狀小血管顯露。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組織病理學改變為粘膜固有膜內有大量單核細胞浸潤,腺體形態和數目都屬正常;慢性萎縮性胃炎時,腺體縮小,腺體數目減少和粘膜變薄,常見有腸腺化生(胃腺體變為腸腺體)和假幽門腺化生(胃底腺變為幽門腺)。
診斷方法
1、上消化道造影
上消化道造影是常用的檢查方法之一,此項檢查對潰瘍病及腫瘤的診斷有一定價值,但由于該檢查僅能觀察胃的形態改變,而不能觀察胃黏膜的病變情況,因此有局限性。
2、胃鏡檢查
胃鏡檢查是診斷胃炎的最好方法,胃鏡檢查能觀察胃黏膜的改變,在進行胃鏡檢查的同時還可以鉗取胃黏膜組織做組織切片,在顯微鏡下觀察組織的病變情況,綜合胃鏡及病理檢查結果確定診斷。
3、幽門螺桿菌檢測
幽門螺桿菌與胃炎的關系非常密切。活組織病理學檢查時可同時檢測幽門螺桿菌,并可在內鏡檢查時再多取1塊活組織做快速尿素酶檢查以增加診斷的可靠性。
鑒別方法
1、胃癌
慢性胃炎之癥狀如食欲不振、上腹不適、貧血等少數胃竇胃炎的X線征與胃癌頗相似,需特別注意鑒別。
2、消化性潰瘍
兩者均有慢性上腹痛,但消化性潰瘍以上腹部規律性、周期性疼痛為主,而慢性胃炎疼痛很少有規律性并以消化不良為主。
3、慢性膽道疾病
如慢性膽囊炎、膽石癥常有慢性右上腹、腹脹、噯氣等消化不良的癥關,易誤診為慢性胃炎。
4、急性胃炎
應和早期急性闌尾炎、急性膽囊炎、急性胰腺炎等鑒別。
內鏡檢查有助于診斷和鑒別診斷。
急性胃炎表現為賁門和胃體部粘膜的中性粒細胞浸潤。慢性胃炎常有一定程度的萎縮(粘膜喪失功能)和化生,常累及賁門,伴有G細胞喪失和胃泌素分泌減少,也可累及胃體,伴有泌酸腺的喪失,導致胃酸,胃蛋白酶和內源性因子的減少。根據病史、體格檢查、臨床表現、胃鏡和病理學檢查,基本可以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