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糜爛性胃炎的診斷標準
糜爛性胃炎主要表現為胃粘膜出現多個疣狀、膨大皺襞狀或丘疹樣隆起,直徑5~10mm,頂端可見粘膜缺損或臍樣凹陷,中心 有糜爛,隆起周圍多無紅暈,但常伴有大小相仿的紅斑,以胃竇部多見,可分為持續型及消失型。在慢性胃炎悉尼系統分類中它屬于特殊類型胃炎,內鏡分型為隆起糜爛型胃炎和扁平糜爛型胃炎。慢性胃炎缺乏特異性癥狀,癥狀的輕重與胃粘膜的病變程度并非一致。大多數病人常無癥狀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癥狀如上腹隱痛、食欲減退、餐后飽脹、反酸等。萎縮性胃炎患者可有貧血、水瘦、舌炎、腹瀉等,個別病人伴粘膜糜爛者上腹痛較明顯,并可有出血。
內鏡下常表現為多發性點狀或阿弗他潰瘍.慢性非糜爛性胃炎可為特發性,也可由藥物(特別是阿司匹林和非甾體類消炎藥,參見消化性潰瘍的治療部分),克羅恩病或病毒感染所引起.幽門螺桿菌可能在此不發揮重要作用.
癥狀多為非特異性的,可包括惡心,嘔吐和上腹部不適.內鏡下顯示在增厚的皺襞隆起邊緣有點狀糜爛,中央有白斑或凹陷.組織學變化多樣.尚無某種方法具有廣泛療效或可治愈.
二、糜爛性胃炎的檢查
1.上消化道內鏡檢查
(1)急性糜爛性胃炎胃黏膜常為多發性點狀或彌漫性充血、糜爛,出血等;
(2)慢性糜爛性胃炎胃黏膜出現多個疣狀、膨大皺襞狀或丘疹樣隆起,直徑5~10mm,頂端可見黏膜 缺損或臍樣凹陷,中心有糜爛,隆起周圍多無紅暈,但常伴有大小相仿的紅斑,以胃竇部多見,可分為持續型及消失型。在慢性胃炎悉尼系統分類中它屬于特殊類型胃炎,內鏡分型為隆起糜爛型胃炎和扁平糜爛型胃炎。
2.實驗室相關檢查
(1)患者出現嘔血或柏油樣糞便提示急性大量出血時,血紅蛋白下降,大便及嘔吐物潛血檢查呈陽性。
(2)幽門螺桿菌檢測。
3.其他影像學檢查
(1)胃腸道鋇餐檢查由于內鏡技術的普及應用,目前不提倡進行胃腸道鋇餐檢查。鋇餐檢查往往不能發現糜爛性病變。因為鋇劑可涂布于黏膜表面,使近期不能作內鏡或血管造影檢查,因而不適用于急性活動性出血患者。
(2)血管造影術在急性糜爛性胃炎出血時,腸系膜上動脈超選擇性血管造影術可對出血進行定位診斷,出血間歇時則常為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