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炎是胃黏膜和腸黏膜發炎,由食物中毒引起。腸胃炎是夏秋季的常見病、多發病。多由于細菌及病毒等感染所致。主要表現為上消化道病狀及程度不等的腹瀉和腹部不適,隨后出現電解質和液體的丟失,屬于中醫“嘔吐、腹痛、瀉泄”等病癥范疇。由于誘發腸胃炎的因素有很多,所以不同病因所引起的病癥是不同的,需要作出嚴格的鑒別診斷。
1、腹瀉
腹瀉是慢性腸胃炎最多見的癥狀,通常在早餐后出現多次。有些患者的糞便中帶有大量的白色或透明的粘液,甚至全是粘液。腹瀉,每日1次或多次。有的只在早飯后暴發多次排便,其余時間可以無腹瀉,也偶爾有一日腹瀉二十余次者。腹瀉不發生在夜間,不會因排便感醒來,所以不干擾睡眠,也不會發生排便失禁。有些患者的糞便中帶有大量的白色或透明的粘液,甚至全是粘液。
2、腹痛
急性胃腸炎首先表現為腹痛,通常表現為上腹部、臍周部,有時悶痛較輕,有時劇痛難耐,多為陣發性,患者常常自己可以聽到腹鳴。腹痛為本病最常見的癥狀,多數伴有大便習慣的改變。疼痛部位多見左下腹或右上腹部。疼痛性質主訴不一:絞痛、脹痛、劇痛、刺痛、緊縮性痛等皆可有之。可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在排氣、排便或灌腸之后緩解。某些具有高位而且過長的結腸脾曲患者,其疼痛主要位于右肋緣下腋前線附近,并放射至胸骨下、左上臂等部位。有些食物如濃烈的調味品、酒、粗纖維蔬菜、粗質水果等,可誘發腹痛。
3、惡心、嘔吐
反應強烈者會有嘔吐現象,嘔吐物常有餿味。嘔吐、腹瀉嚴重者,可有脫水、酸中毒,甚至休克等;此外,頭痛、發熱、寒戰和肌肉痛也是急性胃腸炎可能出現的癥狀。
4、胃部癥狀
胃痛、胃漲、胃酸明顯加重,伴隨無規律的疼痛,發作周期越來越短。
5、食欲不振
飲食開始減少,經常惡心、嘔吐、體重減輕,一天比一天消瘦,相繼伴有乏力、貧血。
6、脫水
由于反復嘔吐和腹瀉,失水過多引起,皮膚彈性差,眼球下陷,口渴,尿少等癥狀,嚴重者血壓下降,四肢發涼。
7、其他
一些患者還可伴有心悸、乏力、嗜睡、多汗、潮熱、頭痛,失眠、焦慮、憂郁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一些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