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是發生于胃的一種良性腫瘤。胃息肉的危害有哪些呢?
胃息肉的危害有哪些
胃息肉癥狀
該病發病年齡較大,在55-75歲間居多,男性比女性髙出1倍。胃息肉大小從1毫米至1厘米不等,多為單個,少數為多個,有蒂或無蒂。常位于胃竇部和胃體部,均以大彎與前壁多發。中醫對本病的研宄開展得不多,一般認為肝氣不疏,氣滯血瘀,痰濕蘊結可導致胃息肉的發生。
一般認為胃息肉表面可惡性變,多發性息肉的惡變率比單個息肉髙。有資料報道,經X線診斷為胃息肉的患者中,20%伴有惡性變;在胃息肉切除標本中,見14%的多發性息肉有惡變,9%的單發息肉有惡變。胃息肉惡化的演變過程目前尚不甚明確,日本學者研宄認為,息肉癌變與不典型增生有關,即產生不典型增生后即可發生癌變。增生性息肉腫瘤標記物免疫組織化學檢査結果亦提示不典型增生為癌和增生的中間狀態。故息肉癌變起自增大息肉的不典型增生灶,而不是直接發生在非不典型增生灶的增生性上皮上。
目前對胃息肉的癌變傾向越來越重視,診斷為胃息肉者一般主張給予治療或定期隨訪。胃息肉必要時可考慮手術切除。內科保守治療的效果不確切,若堅持保守治療,應在有效隨訪條件下進行,一旦發現癌變跡象―積極外科治療。
胃息肉會不會癌變
胃息肉會不會癌變?很多胃息肉患者都關心這樣的問題。由于早期胃息肉的癥狀表現通常不是很明顯,所以很難讓人發現,如果不及時治療胃息肉就會出現嚴重的后果,甚至會導致癌變。到底胃息肉會不會癌變,我們看看下面專家的分析。
胃息肉的炎癥息肉與腸道的炎癥反應有關,生長十分緩慢,基本不會癌變。而腺瘤性息肉又可分為腺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和絨毛腺管狀腺瘤三種。研究表明,腺瘤性息肉癌變率為5%-40%;絨毛狀腺瘤癌變率最高,為25%-72%;錯構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癌變率極低。此外,息肉越大,個數越多,癌變的概率也越大。 息肉是消化道常見疾病,胃腸息肉早期一般沒有明顯癥狀。但到后來胃息肉可能會出現打嗝、上腹脹痛、反酸、惡心、嘔血、黑便等癥狀;腸道息肉會出現腹瀉、便秘、腹痛、腸鳴、便血等癥狀。胃腸道息肉可以確診。實際上很多息肉患者正是因為胃腸不舒服到醫院檢查,或是在體檢時才發現長息肉的。
另外臨床上之所以主張發現息肉不管大小、多少,都應切除,除了息肉不斷長大會引起上述一系列胃腸不適外,最關鍵的一點是擔心其癌變。息肉按組織學特點可分成四類:腺瘤性息肉、錯構瘤性息肉、炎癥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