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危害甚大,嚴重時會導致心、腦、腎、眼、神經等多臟器損害。因此,除了明確診斷是否有糖尿病之外,患者還應進一步明確是否合并高血壓、高血脂、肥胖以及其他代謝紊亂,有無糖尿病引起的各種急、慢性并發癥,病情嚴重程度究竟如何。并且在確診后,每周檢查一次血糖,血脂、肝功、腎功每半年化驗一次,來防止病情復發。
診斷糖尿病的常見誤區
1、吃糖太多引發糖尿病。迄今為止,沒有任何科學證據表明,吃糖多會得糖尿病。糖尿病的發生原因極為復雜,涉及遺傳、感染、基因變異、環境、飲食等因素,至今未被醫學界完整清晰地闡明。因此,不可將糖尿病與吃糖太多簡單地畫等號。
2、一診斷糖尿病就要打胰島素。1型糖友的確需要這樣治療,大部分2型糖友只需通過合理飲食、規律的鍛煉和口服藥就能控制。
3、只有成人才會得糖尿病。兒童和青少年糖尿病以1型居多。如今,他們患上2型糖尿病的可能也增加了。預防措施就是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少看電視、多參加體育運動、少吃垃圾食品等。
4、肥胖引發糖尿病。體重指數(BMI)超過25只是引發糖尿病的諸多危險因素之一。有很多體重超重的人身體完全健康,一些體重正常的人卻得了糖尿病。
5、患上糖尿病就意味著飲食要異于常人。其實,不論健康人還是糖友,都需要健康的飲食,即選擇低脂、營養全面、熱量適中的食品。
如何區分心功能受損和低血糖?
雖然糖尿病心功能受損和低血糖有相同的癥狀,但他們也有很明顯的區別,如心功能受損的患者在發病時不能平臥,無法躺下去,只能或蹲或坐,急性心衰的糖尿病患者在咳嗽時還會有粉紅色泡沫痰,而低血糖沒有以上癥狀。
以上這些方法或許無法科學地區分二者,而且有些低血糖往往都沒有任何癥狀,即使有癥狀有些患者由于感應能力差而無法感知,因此最科學可靠的方法便是自測血糖,如果血糖值偏低,那么即可判斷是低血糖,此時應迅速喝甜飲料以提高血糖;如果血糖值偏高,那么可能是心功能衰竭,應立即送往醫院作進一步檢查。
除此之外,有研究證明,75%的糖尿病患者都是死于心腦血管疾病。而且合并高血糖的心血管急癥患者的預后與高血糖的程度有關,即血糖越高,預后越差。因此必須積極地做好血糖監測,控制好血糖,以保證治療手段的安全有效。
溫馨提示:當患者血糖在控制平穩之后,可放棄動態血糖監測,不過依然還要加強自我血糖的監測。在最開始可每天監測7次,之后隨著血糖的平穩漸漸減少頻率。血糖控制的標準以不出現低血糖為前提,最好能接近正常血糖標準(空腹血糖小于6.1mmol/L,餐后血糖小于7.8 mmol/L)。
【參考文獻:《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0年第1期《中華臨床醫師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