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癥,指患者對某些特殊環境、物體或與人交往時,產生異乎尋常的恐懼與緊張不安的內心體驗,可致臉紅、氣促、出汗、心悸、血壓變化、惡心、無力、甚至昏厥等,常因出現回避反應。恐怖癥癥患者病前性格多為膽小、羞怯、被動、依賴、高度內向。
臨床主要表現為
1、場所恐怖癥
以前又稱為廣場恐怖癥、曠野恐怖癥或幽室恐怖癥。患者主要表現為不敢進入百貨商店、公共汽車、劇院、教室等,甚至根本不敢出門,對配偶和親屬突出地依賴。
2、社交恐怖癥
主要的特點是害怕被人注視,他們一旦發現別人注意自己就不自然、臉紅、不敢抬頭、不敢與人對視,甚至覺得無地自容。因而不愿社交,不敢在公共場合上演講,集會不敢坐在前面。患者不能控制自己不合理的情感反應和回避行為,并因而苦惱。
3、單一恐怖癥
指患者對某一具體的物件、動物有一種不合理的恐怖。
治療原則分為行為療法和藥物療法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