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一般最明顯的癥狀就是關節腫痛,關節周圍出現水腫,局部關節溫度升高,壓痛,關節活動受限制或者是完全不能活動。如果發現不及時或者是治療不恰當,導致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反復發作,可能累積心臟,引發心肌炎等疾病,最嚴重的是關節可能出現嚴重的僵硬和畸形,導致患者致殘。那么,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具體癥狀有哪些呢?
1、晨僵
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早期,往往表現早晨起來手指有僵硬感,經活動后漸緩解。隨著病痛的發展,晨僵越來越重,持續時間越來越長,多達1小時以上。
2、怕冷
病人手指對寒冷特別敏感,一遇冷水很容易發白、發紫、麻木、蟻走感甚至疼痛。這是由于指端動脈遇冷易痙攣,醫學上稱其雷諾氏現象。
3、近側
類風濕性關節炎最好發部位為近側(近軀干側)指間關節,掌指關節可侵犯,但絕不侵犯遠側指間關節。有不少非專科醫生往往把好發遠側指間關節的增生性關節炎,甚至大骨節病誤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
4、尺偏
拇指側為橈側,小指側為尺側。類風濕早期即可見手指往尺側偏斜,而正常人則多呈略向橈側偏斜,尤其小指表現最為明顯。
5、肌萎
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早期即往往具有指骨肌肉萎縮,與腫大的近側指間關節形成醫學上所謂的“梭狀”“豆菱茄狀”改變。
6、色沉
在病變指間關節的背側,往往見有色素沉著而發暗褐(黑)色。與此同時,局部皮膚可呈角化而增厚。
7、對稱
類風濕性關節炎指關節損害的突出特點為兩手呈對稱性。有時早期僅見中指近側關節腫大,但也應是左右中指對稱性損害,而少有單側性,后者常見于創傷性關節炎與結核性關節炎等。
溫馨提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要經常參加體育鍛煉,足進血液循環。如保健體操、練氣功、太極拳、做廣播體操、散步等。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關節處要注意保暖,不穿濕衣、濕鞋、濕襪等。夏季暑熱,不要貪涼受露,暴飲冷飲等。秋季氣候干燥,但秋風送爽,天氣轉涼,要防止受風寒侵襲。冬季寒風刺骨,注意保暖是最重要的。處于疾病恢復期,往往由于勞累而重新加重或復發,所以要勞逸結合,活動與休息要適度。
【參考文獻:《類風濕關節炎常見問題解答》《常見風濕病臨床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