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旋桿菌(簡稱HP)是胃炎、消化性潰瘍、胃惡性腫瘤的主要危險因素,還可能與貧血、血小板減少、糖尿病等疾病相關。然而大部分人感染后沒有明顯的癥狀,也可能不會發病。大多數情況下,首次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都發生在嬰幼兒及兒童時期(多在10歲以前),成人之后的感染相對少見(但也存在)。
1、飲食管理的預防
幽門螺桿菌感染有聚集性,應采用分餐制;幽門螺桿菌對外環境的抵抗力不強,對干燥及熱均很敏感,多種常用消毒劑很容易將其殺滅,加強餐具的消毒,保持餐具干燥;加強個人衛生,飯前便后勤洗手。及時清理排泄物,避免污染水源。另外,定時定量進餐,不進食不潔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進食腌制及熏制、燒烤類食物。
2、任務環境適應的預防
研究表明應激狀態下Hp感染危險性增加。應對任務環境有一個良好的認識,調整自身更好的適應環境,以減少應激。
3、杜絕生肉
有不少人喜歡吃三成熟的牛排,或是吃火鍋時肉還沒有燙熟就吃。研究發現,喜歡吃生肉的人比吃熟肉的人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幽門螺桿菌。此外,檳榔中的檳榔堿能有效對付幽門螺桿菌,它能夠讓幽門螺桿菌失去胃粘膜的黏附能力,最終被排出體外。
4、睡眠質量的調整預防
一方面,睡眠質量和胃腸道功能明顯相關。睡眠差者,更容易出現胃腸道功能紊亂、胃腸道疾病。另一方面,睡眠質量和免疫功能相關。長期睡眠差者,免疫功能可能發現下降。
5、仔細刷牙
牙菌斑和齲齒會培養出幽門螺桿菌,而認真、仔細地刷牙是解決這個問題最有效的方法。最好能做到每餐后刷牙,即使做不到,也最好做到早晚一次刷牙,餐后漱口,以減少進餐中感染幽門螺桿菌的可能。
6、精神、心理調整的預防
有研究顯示長期焦慮容易導致腸易激綜合征,抑郁癥容易導致功能性消化不良。Hp感染可能會增加功能性消化不良、腸易激綜合征和應激性潰瘍的發病率。
7、藥物應用的預防
如出現上腹痛、飽脹、納差等高度可疑胃炎或消化性潰瘍、消化不良,可先服用抑酸、胃黏膜保護劑。有條件時,完善胃鏡和Hp相關檢測。
8、規范診療,按診療規范及時就診、治療
如平時有上腹痛、飽脹、納差、噯氣、惡心、口臭等癥狀,完善胃鏡和Hp相關檢查,并規范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