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潰瘍的主要特征就是易復發、難治愈。病發與我們不合理的飲食、生活習慣有很大的關系。因此,患有胃潰瘍的人在生活中時要多留意一些飲食方面的事情,生活中的飲食調理對于病情的發展影響很大。如果不注意就會引發胃潰瘍復發的可能性。
1、注意生活規律
生活要有一定規律,不可過分疲勞,勞累過度不但會影響食物的消化,還會妨礙潰瘍的愈合。老年人胃粘膜的保護能力較弱,要防止藥物、細菌和辛辣食物對胃粘膜的刺激,避免潰瘍復發。潰瘍病發作與氣候變化有一定的關系,因此潰瘍病人必須注意氣候變化,根據節氣冷暖,及時添減衣被。天氣暖和后要加強戶外鍛煉以增強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2、注意飲食衛生
做到一日三餐定時定量,饑飽適中,細嚼慢咽,少吃或不吃鹽腌、煙熏、油炸和烘烤食物。如咸魚、火腿、臘肉等鹽腌食品均有損胃粘膜,同時這些食物中含有致癌物質亞硝胺會促進胃癌發生。不暴飲暴食和進食過燙的食物,防止損傷胃粘膜。茄子中含有龍葵素,它能抑制消化道腫瘤細胞的增殖,特別對胃癌有抑制作用。西蘭花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豐富,還有殺死導致胃癌的幽門螺旋桿菌的神奇功效。要常吃這類抗癌食物。
3、堅持定期體檢
堅持定期體檢,最少每年1次進行胃鏡檢查,防止胃潰瘍癌變。
4、治療前先排除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持續存在是胃潰瘍復發率高的重要原因。如確有幽門螺桿菌感染,必須加以根除。有些病人雖然已無幽門螺桿菌感染,但仍有可能復發,或根除后再次感染幽門螺桿菌而導致潰瘍復發。經胃鏡檢查確診為不伴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胃潰瘍患者,在進行正規抗潰瘍病治療4-8星期后,宜轉入一段時間的維持治療,適當提高胃內PH值,這是預防復發的最重要方法。
5、注意飲食營養
患者在飲食上應注意加強營養。應選用易消化、含足夠熱量、蛋白質和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如稀飯、細面條、牛奶、軟米飯、豆漿、雞蛋、瘦肉、豆腐和豆制品、新鮮蔬菜和水果等。這些食物可以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于修復受損的組織和促進潰瘍愈合。另外,可適當選擇一些有保護胃黏膜作用的保健品,如沙棘果油等。者應避免吃油煎、油炸食物以及含粗纖維較多的芹菜、韭菜、豆芽、火腿、臘肉、魚干及各種粗糧。這些食物不易消化,會引起胃酸大量分泌,加重胃的負擔。
6、及時復診
在認真進行維持治療的同時或停藥后不久即出現潰瘍病復發者,應及時去醫院復診,了解是否又有幽門螺桿菌感染或伴有其他疾病,以免耽誤診斷和正確治療。
7、服用藥物防復發
胃潰瘍發病是由于胃酸分泌過多對粘膜的侵蝕,及保護胃粘膜的因素由于某種原因削弱所引起的,預防胃潰瘍復發的藥物有兩大類,一類是H2受體拮抗劑,如甲氰咪胍400毫克,每晚睡前服1次,但長期應用可出現男性乳房發育。雷尼替丁和法莫替丁的抗酸作用比甲氰咪胍強,副作用小,雷尼替丁150毫克,每日1次;或法莫替丁20毫克,每日1-2次。應用這類藥物應注意定期觀察肝、腎功能變化。另一類是胃粘膜的保護藥,有得樂、胃泰寧等。胃潰瘍是多發病、慢性病,易反復發作,呈慢性經過,因而要治愈胃潰瘍,需要一個較為艱難持久的歷程。
溫馨提示:雖然說胃潰瘍很容易反復發作,但平時服用抗潰瘍藥物后,癥狀一般能夠緩解。若患者發生嘔血或出現柏油樣大便,大便潛血試驗結果持續呈陽性,并且發生嚴重貧血,表明胃潰瘍可能正在癌變。千萬不要小看胃潰瘍的危害,要及時治療胃潰瘍,一定要專科的醫院接受專科的治療。
【參考文獻:《胃潰瘍防治200問》《胃病病人生活宜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