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俗稱“胃出血”,指屈氏韌帶以上消化道的出血,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腸、膽道及胰腺,最常見的病因有潰瘍、食管及胃底靜脈曲張、胃炎等。主要表現為嘔血、黑便,嚴重者出現血壓下降、昏迷,危及生命。
冬天本病發生率的增高,一方面由于細菌(諸如:幽門螺桿菌感染)、病毒及原發病所致的毒素對消化道的刺激有關;另外一方面,由于氣候寒冷,人們更鐘情于進食辛辣火熱之品,迫血妄行,致血溢脈外,血不歸經,導致本病的發生。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很多,常見為消化性潰瘍,急性胃黏膜病變,食管胃底靜脈曲張以及胃癌。該病給患者的身體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我們在日常還需提早做好預防措施,避免受到侵害。
預防保健
1.規律飲食,不要暴飲暴食,按時吃飯,飲食宜清淡,少食辛辣,煎炒,油炸,烈酒等不消化和刺激性食物,多食水果,蔬菜和纖維性食物,多飲水。
2.保持情緒的良好,不要悲觀,胃是最受情緒影響的器官之一。
3.加強體育鍛煉是治療的關鍵,慢跑,打太極拳等。
另外,還需注意:
1.減少誘發因素,包括戒煙、不飲烈性酒,加強自我保健,注意生活飲食規律。同時,盡可能少服用對胃粘膜有損傷的藥物,如必須服用,應加服H2受體拮抗劑或堿性抗酸劑、胃粘膜保護劑、質子泵抑制劑等。
2.凡潰瘍病復發次數多、潰瘍愈合慢、曾出現并發癥(如上消化道出血、潰瘍穿孔、幽門梗阻)的病人應堅持維持治療。
3.對年齡大、全身有較嚴重的伴隨疾病或需經常服用非甾體抗炎藥(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的患者,應給予維持治療。
4.對有潰瘍病復發癥狀者,原則上應進行胃鏡檢查,以確定是否復發、是否仍為良性潰瘍。要警惕極少數良性胃潰瘍在反復破壞和再生的慢性刺激下發生惡變。
5.在認真進行維持治療的同時或停藥后不久即出現潰瘍病復發者,應及時去醫院復診,了解是否又有幽門螺桿菌感染或伴有其他疾病,以免耽誤診斷和正確治療。
對癥護理
(一)出血期護理
1.絕對臥床休息至出血停止。
2.煩躁者給予鎮靜劑,門脈高壓出血患者煩躁時慎用鎮靜劑。
3.耐心細致地做好解釋工作,安慰體貼患者的疾苦,消除緊張、恐懼心理。
4.污染被服應隨時更換,以避免不良刺激。
5.迅速建立靜脈通路,盡快補充血容量,用5%葡萄糖生理鹽水或血漿代用品,大量出
血時應及時配血、備血,準備雙氣囊三腔管備用。
6.注意保暖。
(二)嘔血護理
1.根據病情讓患者側臥位或半坐臥位,防止誤吸。
2.行胃管沖洗時,應觀察有無新的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