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遺尿,也叫尿床,指3歲~5歲以上小兒,睡眠中小便自遺、醒后方覺的一種病癥。小兒在3歲~5歲膀胱控制趨于完善。
健康兒童在3歲以后絕大多數夜間不遺尿,5歲以后幾乎所有健康兒童均不應出現夜間遺尿現象。因此,遺尿癥應指5歲以后的小兒每周至少有一次遺尿者。遺尿僅發生在夜間者,一般病情 較輕;白天、夜間均遺尿者,通常病情較重。指出一點,3歲~5歲以內小兒,膀胱控制排尿的功能發育尚未成熟,排尿自控能力尚未完善,學齡期有因白天嬉戲過 度,夜間熟睡不醒,偶有睡中尿床者,不屬病態。
小兒遺尿病因病理
從發病原因上來看,小兒遺尿分有原發性遺尿和繼發性遺尿兩種。原發性遺尿,在遺尿小兒中占大多數,一般無器質性疾病,是由于膀胱控制排尿的功能 發育不良所致,多有較明顯的家族傾向,約3/4的遺尿男孩及1/2的遺尿女孩有雙親之一的遺尿史,多見于第一胎及早產的小兒。除夜間尿床外,部分患兒可伴 有白天尿頻、尿急、甚至遺尿,情緒波動或環境變化時癥狀往往暫時加重,少數患兒可愈后復發。繼發性遺尿多由于精神創傷或行為問題,這種情況常為間歇性或一 過性遺尿;還有繼發于膀胱或全身疾病如泌尿道感染、糖尿病、尿崩癥、鐮狀細胞貧血等,另外腎功能不全或腎小球疾病及大腦發育不全也常伴有遺尿癥。
中醫學認為,小兒遺尿的病因,主要為胎稟不足,腎氣虧虛,也有因脾肺氣虛、肝經郁熱所致者。從表現證候來看,最常見的是腎氣不足證,多由先天不足引起,如早產、雙胞胎、低體重兒等,臟腑及脊骨發育不全,都能影響腎氣固攝,致膀胱失約而成遺尿。脾肺氣虛證多為后天營養不良引起,中氣下陷,致膀胱失 約,小便自遺。肝經郁熱證的病機多為濕熱下注于膀胱所致,相當于西醫的遺尿癥合并泌尿系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