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紋肌肉瘤起源于具有橫紋肌分化傾向的原始間葉組織,由未分化的多潛能細胞發展而來,并未直接起源于橫紋肌,所以在無橫紋肌的部位 (如子宮、中耳、虹膜等) 均可發生。此病是兒童及青少年中較常見的軟組織惡性腫瘤,在成人中少見,組織學上分為多形型、腺泡型、胚胎型和葡萄型。
橫紋肌肉瘤需做血常規,肝、腎功能,尿液分析,骨髓穿刺等化驗檢查。頭頸部病變要做腦脊液化驗。兒童橫紋肌肉瘤尚無特異性血漿或尿標記物。
免疫組織化學可利用針對骨骼肌以及生肌蛋白的抗體來顯示腫瘤中橫紋肌成分。antidesmin、多特異性肌動蛋白(multispecific actin)、肌紅蛋白D(myoglobin D,MyoD)都是最敏感的標記物。vimentin、肌紅蛋白、dystrophin、cytokeratin、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M和B、S100和神經特異性烯醇化酶用來做進一步的鑒別診斷之用。肌紅蛋白D的表達在生肌前體轉換為肌肉細胞中有重要意義,而在橫紋肌肉瘤中這一過程是受到抑制的。
通過反轉錄聚合酶鏈反應(PCR)和熒光原位雜交技術,橫紋肌肉瘤的診斷可達到分子遺傳學水平,并對治療有指導意義。在腺泡型橫紋肌肉瘤中發現2、13q35-q14基因位點中斷,而在胚胎型橫紋肌肉瘤中發現11號染色體上有腫瘤生長抑制基因。
脫氧核糖核酸(DNA)含量(或稱倍體)也具有一定的診斷價值。Shapiro研究表明胚胎型均為高倍體,腺泡型主要為近四倍體。37個無法手術切除的橫紋肌 肉瘤,8個二倍體的患兒全部死亡,而12個高倍體腫瘤中的10人存活(P<0.0001),但結果缺乏進一步證明。
因為上述生物學、免疫學和細胞學診斷方法在預后判斷以及治療上的重要指導作用,外科醫生必須獲得足夠多的腫瘤送檢,以確保診斷的正確。
1、X線檢查
根據不同病變部位攝X線片以了解有無骨質破壞。頭頸部應攝顱底片,上額竇片,眼眶斷層攝片可顯示腫瘤大小及骨質有無破壞。靜脈腎盂造影可發現不規則充盈缺損,以及腫瘤壓迫造成的腎盂積水及輸尿管擴張現象,肢體及軀干部X線片可了解腫瘤內有無鈣化,骨質有無破壞。胸部X線片應視為各型橫紋肌肉瘤的常規檢查。
2、超聲波探測
顯示腫瘤部位,大小及范圍,CT能對各部位腫瘤精確定位,尤適于腹腔,盆腔,顱內及頭顱部腫瘤。
3、CT檢查
表現無特征性,橫紋肌肉瘤表現結節狀有分隔軟組織腫塊或呈膨脹性團塊不均密度陰影,大部分病變密度低于肌肉,部分病例腫瘤病變有較高密度,厚度不均的環形密度影。
4、MRI檢查
表現為T1加權像中等信號和T2加權像中等度增高的信號,信號程度不均,形態學上病灶可以邊界清或不清,但與其他軟組織腫瘤較難區別。
5、活體組織檢查活體組織檢查
針吸活檢或切片取活組織冷凍切片檢查,可幫助診斷。胚胎型橫紋肌肉瘤要與淋巴肉瘤、Ewing氏肉瘤鑒別。 多形細胞型橫紋肌肉瘤要與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多形性脂肪肉瘤鑒別。橫紋肌肉瘤應與某些分化不良的圓形或梭形細胞肉瘤鑒別,包括神經母細胞瘤,神經上皮瘤,Ewing氏肉瘤,分化不良的血管肉瘤、滑膜肉瘤、惡性黑色素瘤,顆粒細胞肉瘤及惡性淋巴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