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惡性腫瘤,特別是小兒血液腫瘤強烈化療后引起骨髓抑制而發生造血功能衰竭(粒細胞缺乏、血小板減少等)并發嚴重感染與出血,如不及時處理,易發生治療相關死亡,那么小兒血液腫瘤血管瘤的分類有哪些?
1、毛細血管瘤
是血管瘤的一種,較為常見,屬于血管畸形。由擴張和增生的毛細血管網構成,包括草莓狀血管瘤及葡萄酒色斑。多見于嬰兒,大多數是女性。前者為出生時或出生后早期出現的皮膚紅點或小紅斑,逐漸增大,紅色加深并隆起,高出于正常皮膚表面。后者大多數為不高于皮面的紅色斑塊;二者的共同點為瘤體境界分明,壓之可稍退色,釋手后恢復紅色。大多數為錯構瘤,但如果其增大速度比嬰兒發育更快,則可能為真性腫瘤。許多患兒的毛細血管瘤在1歲內可停止生長或消退。
2、草莓狀血管瘤
草莓狀毛細血管瘤(Strawberry Hemangioma) 血管瘤出生時往往看不到有病變,病變多在出生后一個月內發現,初起為小的紅色斑點,以后迅速增長,有的患兒1歲~2歲左右停止生長,但概率較低。女性患兒是男性的3倍。其形如草莓得名。除發生于皮膚外,也可累及皮下組織和肌肉組織,一般不侵犯骨組織。發生于皮膚或肌肉組織的血管瘤可損傷血管引起繼發感染或潰瘍,Kasabach-Merrit綜合征是相對常見的毛細血管瘤相關的綜合征,表現為嬰幼兒大面積的毛細血管瘤伴發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紫癜不單純是由于血小板減少,而且也是消耗性凝血病導致的結果。
3、海綿狀血管瘤
海綿狀血管瘤是在出生時即出現的低血流量的血管畸形,又稱為靜脈畸形。血管損害一般發展較慢,常在兒童期或青春期增大,成人期增大不明顯。大多數靜脈畸形呈海綿狀,故名。病變除位于皮膚和皮下組織外,還可發生在粘膜下,肌肉甚至骨骼。海綿狀血管瘤如因外傷或繼發感染破潰時,有招致嚴重失血的危險,文獻中有不少關于骨骼特別是下頜骨內海綿狀血管瘤切除術中嚴重出血甚或致命的報道。
4、蔓狀血管瘤
蔓狀血管瘤:由曲張、蜿蜓、盤曲如腸襻狀的異常血管群組成,可見曲張的血管影,質軟,用手摸有明顯的波動感,且溫度較高。好發于成人的外部、口唇部和肢體部位。
蔓狀血管瘤較毛細血管瘤、海綿狀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少見,約占血管瘤1.5%。它是包含有小動脈和小靜脈吻合的血管瘤,多數是單發性小動脈和小靜脈瘺形成的血管瘤。常見于頭面部和肢端(手指、足趾和手掌、足底),與四肢廣泛性動靜脈瘺有所不同。
5、囊狀血管瘤
囊狀血管瘤是指血管瘤腔竇擴張呈囊狀或呈筒形或呈帽形,是一種先天性血管畸形。血管竇擴張呈囊狀或呈筒形內壁包繞四肢肌肉組織,外壁緊貼皮膚和皮下組織,形成軸狀巨大腔隙,或呈帽狀覆蓋在顱骨上面,外壁緊貼頭皮或呈帽狀腱膜呈帽狀腔隙,腔隙有血液充盈,腔內壁襯有內皮細胞。
6、混合型血管瘤
混合型血管瘤為毛細血管瘤、海綿狀血管瘤等其他類型血管瘤,兩種或更多同時存在一起的良性血管瘤。是較常見的一種類型血管瘤,多發生在面頸部,也可發生在身體其他部位。一般出生時已存在,最初頗似草莓狀毛細血管瘤,但很快擴展至皮膚范圍以外,而深入真皮和皮下組織。
7、淋巴管瘤
淋巴管瘤是由擴張的及內皮細胞增生的淋巴管和結締組織所共同構成的先天性良性腫瘤,內含淋巴液、 淋巴細胞或混有血液。按照構成組織的淋巴管腔隙有大小不同,可以基本上分為毛細淋巴管瘤、海綿狀淋巴管瘤和囊狀淋巴管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