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早幼粒細胞性白血病是各種白血病中最兇險的類型之一,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與社交。因此,需早日了解其發病癥狀并積極治療是關鍵,以下內容是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常見的癥狀表現。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癥狀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臨床表現正常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相關的表現,如貧血、出血、感染;白血病細胞的浸潤有關的表現,如肝脾和淋巴結腫大、骨痛等。除了這些白血病具有的一般白血病表現外,出血傾向是其主要的臨床特點,有10%~20%的患者死于早期出血,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的發生率高,大約60%的患者發生DIC。
根據FAB的形態學診斷標準確立診斷。按FAB分型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又稱AML-M3型。
其典型特征有
①骨髓形態為胞質含粗大顆粒和Auer小體(也有微顆粒變異型)的異常早幼粒細胞增生;
②臨床常有嚴重出血,且易合并DIC和纖維蛋白溶解;
③90%的患者顯示特異性染色體異位t(15;17);
④化療敏感(化療耐藥發生率<5%),緩解生存期長,但早期死亡率高。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并發癥
1、感染是最常見的并發癥
包括細菌,病毒,真菌感染,主要表現為發熱,感染的部位常見于口腔,肺部,皮膚,嚴重者可出現敗血癥,感染中毒性休克。
2、DIC是APL最重要的并發癥
發生率高,大約60%的患者發生,近年隨著應用甲酸和砷劑,DIC的發生已明顯減低。
3、在應用維A酸治療過程中會合并高白細胞癥
維A酸綜合征,可同時給予羥基脲,小劑量Ara-C或減量的AA,DA方案治療。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預后效果
以往APL的治療效果差,病情兇險,隨著對APL的細胞生物學的特性認識的不斷提高和治療方法的改進,使治療結果和預后有了很大的改善,早期死亡率明顯下降,持續緩解時間延長,是目前白血病治療效果最好的一種類型。
專家提示: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不要過多地接觸X射線和其他有害的放射線。從事放射線工作的人員要做好個人的防護,加強預防措施。另外,夜晚睡覺太晚或經常加夜班會增加患白血病幾率。白血病發病率增多與夜晚暴露在燈光下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