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是人們生活中相當常見的心血管癥狀,當患者的心臟出現電生理變化,如心肌細胞興奮性、傳導性以及自律性,就可發生心律失常。這些變化可由多種原因引起,睡眠是保持人體健康的基礎,心律失常與睡眠之間也有著一定的關聯。
心律失常與睡眠的關系十分密切。人們處在睡眠狀態時,由于迷走神經興奮,造成心率變慢,可出現生理性心律失常。如果患有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往往可導致睡眠時的心律失常。這類心律失常和呼吸暫停的時間具有一致性,呼吸暫停持續越久,心律失常出現的頻次就越高,不過心律失常和呼吸暫停的嚴重程度關系不大。另外,缺乏睡眠,過于勞累,也有誘發心律失常的可能。
心律失常與睡眠有什么關系
另一方面,發生心律失常時,患者可表現出相應的癥狀,影響睡眠,甚至引起失眠,給患者帶來了痛苦。例如,心律失常可由心功能不全引起,患者表現出端坐呼吸征象,可在睡眠過程中突然憋醒,感到心慌、氣悶,醒來坐起后才能緩解。因此,睡眠過程中發生心律失常,應及時查明病因,以免貽誤了嚴重心臟疾病的治療。
心律失常患者為保證睡眠質量,預防危險發生,應注意生活起居的規律性,不能睡得太晚。睡前保持情緒平和,不要吃得太飽,刺激性飲料如咖啡、濃茶等都不宜飲用,也不要看讓人過于興奮的影視節目和比賽。選擇適宜的睡姿,一般可右側臥,伴心功能不全者可半臥,如果心律失常較嚴重,最好在床頭備好吸氧設備。
總而言之,心律失常和睡眠具有一定關系。懷疑發生了心律失常,最好及早去醫院行心臟彩超及動態心電圖檢查,必要時可進行藥物或其他方法治療。如果患者本身已有嚴重的竇性心動過緩、竇性停搏或竇房阻滯,病情未得到控制,睡眠中發生心律失常將非常危險,這種情況應及時診治,必要時植入心臟起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