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與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的鑒別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為妊娠特有病癥,主要表現為妊娠28周前后出現皮膚瘙癢和輕度黃疸綜合征。患者一般狀態好,無消化道癥狀,妊娠結束后瘙癢及黃疸迅速消失。肝功能檢查呈阻塞性黃疸表現,ALT輕度升高,血清直接膽紅素升高,但不超過102.6μmol/L,血清膽酸在癥狀出現前就明顯升高。本病預后良好,但因胎盤組織也有膽汁沉積,引起胎盤灌流不足,胎兒缺氧,故圍生兒死亡率增高。
2、與妊娠劇吐引起的肝損害的鑒別
妊娠劇吐引起的肝損害在妊娠早期發病,黃疸較輕,ALT輕度升高,尿酮體呈陽性,糾正酸堿失衡與水、電解質紊亂后病情迅速好轉。肝炎病毒血清學檢查有助于鑒別。
3、與妊高征引起的肝損害的鑒別
妊高征引起的肝損害,ALT、AKP輕度或中度升高,胃腸道癥狀不明顯,主要表現為高血壓、蛋白尿和水腫,妊娠結束后迅速恢復。
4、與妊娠急性脂肪肝的鑒別
妊娠急性脂肪肝為妊娠晚期特有的疾病,以初產婦和妊高征患者居多。有與重癥肝炎相似的消化道癥狀,如黃疸、出血傾向和肝腎功能衰竭,易誤診為重癥肝炎。病因不明。本病雖有明顯黃疸,但尿膽紅素多為陰性,可能與腎小球基底膜增厚,膽紅素不能過濾有關。B超顯示典型脂肪肝圖像。肝活檢,見肝小葉中心肝細胞急性脂肪變。
5、與藥物性肝損害的鑒別
妊娠期應用某些藥物可引起肝損害,如異煙肼、氯丙嗪、四環素、利福平、磺胺類藥等。除用藥史外伴有皮疹、瘙癢、關節痛、蛋白尿等。實驗室檢查可有嗜酸性粒細胞增高,ALT、AKP、膽紅素暫時升高,停藥后多可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