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早期發生病毒性肝炎,可使妊娠反應,如惡心、嘔吐等癥狀加重;妊娠晚期發生病毒性肝炎,較易發生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妊娠期病毒性肝炎子代感染率為25%至40.36%。據調查,第一孕季,母體乙肝表面抗原陽性,其子代受感染率為10%,第二孕季則為76%。患病毒性肝炎的孕婦,病情嚴重者胎兒的預后較差,流產、早產、死胎及新生兒的死亡率明顯增加。那么如何進行妊娠合并肝炎的診斷呢?
1.妊娠劇吐引起的肝損害 黃疸較輕,ALT輕度升高,尿酮體
陽性。糾正酸堿失衡與水、電解質紊亂后,病情迅速好轉。肝炎病毒抗原系統血清學標志有助于鑒別。
2.妊高征引起的肝損害 ALT、AKP輕度或中度升高,胃腸道癥狀不明顯,伴高血壓、蛋白尿和水腫,結束妊娠后迅速恢復。但應注意妊娠期肝炎常合并妊高征。
3.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ICP) 常有家族史或口服避孕藥后發生上述癥狀的病史。為妊娠28周前后出現、表現瘙癢和輕度黃疸的綜合征。其發病率僅次于病毒性肝炎,占妊娠期黃疸的1/5以上。因肝小葉中央區毛細膽管內膽汁淤積而發病。臨床表現為全身瘙癢,隨后發生黃疸,產后迅速消退,再次妊娠常復發。因胎盤組織也有膽汁淤積,引起滋養層細胞腫脹和絨毛間質水腫,胎盤血流灌注不足,易導致胎兒窘迫、早產、流產、死胎,圍生兒死亡率增高。病人一般狀態好,無消化道癥狀。呈梗阻性黃疸表現,血清直接膽紅素升高,多不超過102.6μmol/L。ALT正常或輕度升高。早期診斷依賴于血清膽酸測定,正常時≤5μmol/L,患本病時明顯升高。
4.妊娠急性脂肪肝為妊娠晚期特有的疾病,以初產婦及妊高征居多,有與重癥肝炎相似的消化道癥狀、黃疸、出血傾向和肝腎功能衰竭,易誤診為急性重癥肝炎。病因不明。本病雖有明顯黃疸,但尿膽紅素多為陰性,可能與腎小球基底膜增厚、膽紅素不能濾過有關。B型超聲顯示強回聲的"亮肝",CT見肝大片密度減低區對診斷極有幫助。肝活檢小葉中心肝細胞急性脂肪變性與急性重癥肝炎時肝細胞廣泛壞死截然不同。
5.妊娠期藥物性肝損害 有應用損害肝細胞藥物(氯丙嗪、苯巴比妥、紅霉素、異煙肼、利福平等)史,無肝炎接觸史,無肝炎典型癥狀,主要表現為黃疸及ALT升高,有時有皮疹、皮膚瘙癢,嗜酸粒細胞增高。停藥后多可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