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甲型肝炎要怎么診斷?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是產科常見的傳染病,對母嬰的影響均較大,日益受到重視,特別是近年來國內外有關病毒性肝炎的研究進展深入,從而使該病對母嬰的影響,如母嬰垂直傳播、母嬰死亡以及母乳喂養等方面更受到關注。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發病率約為0.025%~0.08%,而妊娠晚期的發病率較高。
其癥狀與非孕婦者相同,發病較急,除有消化道癥狀及黃疸外,血清學檢查中抗HAV-IgM陽性則可確診。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
(1)有消化系統癥狀(惡心、嘔吐)及乏力、黃疸等,起病急,血清ALT升高。
(2)血清學檢測指標
1)乙肝表面抗原(HBsAg):為最常用的乙肝感染指標。在感染潛伏期,血清ALT升高之前HBsAg即可陽性;當HBsAg為高滴度時,則e抗原(HBeAg)也同時為陽性。臨床只以單項HBsAg作為感染指標是不夠的,應與臨床表現及其他指標結合判斷之。
2)乙肝表面抗體(抗HBs):為有保護性的抗體。急性乙肝病毒感染時,經過一段時間,出現抗HBs提示機體獲得了免疫力。
3)乙肝e抗原(HBeAg):是HBcAg的降解產物,急性感染時HBeAg的出現稍晚于HBsAg。e抗原的亞型e1、e2更反映乙肝病毒復制的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