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肝炎是指孕婦在懷孕期間的由于病毒感染導致的疾病,該疾病不僅會對孕婦本身有損害,如果治療不當,還會給胎兒帶來很大的傷害,因此我們應該對于該疾病有足夠的重視與了解。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關于該疾病的常識介紹。
妊娠合并肝炎是指攜有肝炎妊娠或妊娠期間有肝炎病毒的感染發病。妊娠合并肝炎的發病率約為0.025%~0.08%,而妊娠晚期的發病率較高。妊娠合并肝炎分為甲肝、乙肝兩種類型。
妊娠合并甲型肝炎
甲肝對圍生兒的影響:根據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資料,甲肝產婦在孕中期與孕晚期的妊娠結局,圍生兒死亡率分別為42.3‰和125‰,即孕晚期圍生兒死亡率明顯升高。與上海市同年正常產婦的圍生兒死亡率14.1‰相比較,兩者有極顯著的差異。雖然無甲肝孕產婦死亡,但其圍生兒死亡率之高卻為不可忽視的問題。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
乙肝對妊娠的影響:乙肝孕產婦的流產、早產、死胎、死產、新生兒窒息率及新生兒死亡率明顯增高,此與妊娠晚期患急性黃疸型肝炎特別是重癥甚或暴發性肝炎有關。暴發型肝炎的死亡率孕婦較非孕婦為高。妊娠期特別是妊娠后期尤易發生暴發型肝炎。
妊娠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對孕產婦預后的影響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體后可造成急性慢性和無癥狀攜帶者,少數可并發重癥肝炎。我國以無癥狀攜帶者多見。乙型肝炎較多發生于20-40歲的青壯年,所以妊娠合并乙型肝炎極為常見。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可能將HBV傳染給胎兒,造成胎兒畸形,流產,早產,胎膜早破,圍生兒病死率和新生兒窒息率均明顯增加。由于肝細胞嚴重受損,導致肝臟合成的多種凝血因子缺乏,出現凝血功能障礙,故乙型肝炎者常伴發產后出血、DIC,產后出血性休克發生率增加。
1、急性乙型肝炎
臨床經常見到的急性乙型肝炎與甲型肝炎相似。但乙肝潛伏期較長,為1-6個月。起病常比較隱匿,前趨癥狀大多不明顯,很少有高熱,血清ALT和AST上升較慢,恢復也較慢。一般至少需3個月以上或更長時間才能恢復。
2、慢性乙型肝炎
我國的慢性乙型肝炎多數是在新生兒或嬰幼兒期感染,在成年期出現癥狀或肝功能異常而被發現。臨床上有乏力、食欲不振、腹脹、肝區痛等癥狀,也可無癥狀。僅偶然發現肝功能異常。孕婦在乙肝慢活肝的基礎上發生重癥肝炎相當常見。尤其多發生于長期處于營養不良或患有慢性貧血者。極少數病情嚴重者甚至發展出現肝功能衰竭和孕婦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