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會出現各種衰老的現象,這是無法避免的。另一方面,人們又擔心衰老帶給自己的影響,所以了解衰老的原因,才能盡量與衰老抗衡,活出年輕的自己。
西醫在抗病防衰養生方法上不如中醫多樣有效,并對抗病防衰老提出了自然獨到的見解。他向國家獻出了自己多年精研的防病抗衰十大驗方,其中部分驗方被制成成藥,如“高血壓速降丸”、“神經衰弱丸”、“感冒丹”、“氣管炎丸”、“健延齡膠囊”,在每年的廣交會上為國家換匯上百萬美元。抗病防衰幾大理論觀點。
抗衰老一、通調排補治疾病心腦腎同修防衰老
通調排補治疾病是指:通要平——通經絡;調要全——調臟腑;排要暢——排毒素;補要穩——補營養。
心腦腎同修防衰老是指:養氣血、調臟腑、填精髓、固本元。
抗衰老二、中老年疾病的根本病因是氣虛、陰損和血淤
抗衰老病因之一:源于氣虛
老年人元氣不足,臟腑功能衰退,衛氣虛弱,衛外功能低下,一旦外邪侵襲,常易引起疾病。表現為少氣懶言、神倦無力、自汗、頭暈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蒼白、腰酸耳鳴、尿頻或失禁、易感冒等五臟氣虛的癥狀。
不難看出,衰老開始于氣衰。
抗衰老病因之二:起于陰損
腎陰為元陰、真陰之所在,老年人精、血、津液的衰耗主要表現在腎陰虛方面,出現陰虛不能濡養腦髓、全身各臟腑組織及陰虛生內熱的病癥。臨床表現為頭暈眼花、耳鳴耳聾、腰膝酸軟、口唇皮膚干燥、手足心熱、失眠、遺精或潮熱盜汗及內臟陰液不足等方面。
由此而論,衰老與腎陰虧損有著密切關系。
抗衰老病因之三:起于血淤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功能衰退,既不能抵御外邪,又不能保持血脈流暢而導致體內病理產物的不斷堆積,引起疾病的發生。氣血不足和氣滯血淤與衰老和老年病的發生有著內在聯系。